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风雨南洋未了情最新章节!

    八

    街上先前那位讲古的老客不知什么时候去了巴达维亚,换了一位年轻些的,也是唐人(泛指华侨),那个小店面扩大了,门帘上挂个牌匾写着“岸东书报社”*,讲古的年轻人讲的内容也以近代的国是为多,从孙中山成立同盟会讲到辛亥革命,又讲袁世凯篡权当了短命皇帝,还讲中山舰事件、省港大罢工,等等,天成得空时常听上一段,也知道一点国内的变化。

    唉!就是乱,改朝换代,带枪带兵的就成草头王,这个打那个,打来打去,遭殃的是老百姓。不过,省港大罢工听起来是不一样,那是工人被迫闹罢工,就像巴力里矿工们和矿主斗一样。讲古先生希望大家捐款支持他们,有人问:捐了钱真的能寄到那些罢工的人手里吗?先生说:保证一仙都不差。巴达维亚、棉兰、巨港、泗水、坤甸等各大埠头的华侨都捐款支持他们,钱都寄到了。于是,很多人拿出省吃俭用的钱,有二角、一达连(talen,当时的二角半)、一角,这些硬币叮叮当当地投进了捐款箱里**。天成也捐了。

    *《印尼华侨史》(温广益、蔡仁龙著)记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三度到新加坡

    筹组分会,巴达维亚(即雅加达)也成立了分会,为了避免荷印政府的干涉,取名

    “寄南社”。继后,印尼各地以“书报社”之名纷纷成立了分会,这些分会筹款募捐对

    辛亥革命给予有力的支持。勿里洞书报社和岸东书报社是其中的一个。

    **《印尼华侨史》(同上)第7页记载:省港大罢工委员会主席苏兆征在罢工第

    一百次代表大会上说:此次罢工共收到90余万,华侨捐款190多万,占65.5%。

    那年,巴力里又闹事了,也是打垄垮塌,十几个矿工活活被埋在里头,其他矿工都不干了,要求赔偿。巴力黄早就退职了,换了个更凶狠的巴力头,他逼着工人上工又打死了人,这下工人更不干了。矿工们常聚在天成的粥铺里议事,矿区里发生的事都会在天成粥铺里传说着,那些事天成全经历过,他也知道最后都是红毛占上风,吃亏的都是工人,唉,这是什么世道啊,穷人就得听凭捏拿,更何况你还是个卖身的华工!天成也给矿工们讲述当年他在矿区里发生打垄垮塌后,矿工们怎样与矿主斗争的经过,帮他们出主意,比如要求增加粮食定量,不吃糟米,改善劳动安全条件等。工人提出:还得要求矿主给死去的矿工家属抚恤金。天成认为这条即使红毛答应了,也是白搭,因为很多矿工都是光棍,抚恤金给谁?给他家乡的亲人也是假的,给了没给谁知道?

    红毛从丹戎班兰调来警察都不行,这次矿工真来硬碰硬了,巴力就停了伙食,不给吃的,看你们怎么过。矿工绝食了几天,红毛有点害怕,要是真都饿死了,自己也受损失,于是,煮了好米粥,小管工喊着:好香的粥,谁来吃都不收钱,只要出工就行。

    没有人去吃那些施舍的粥。矿工们顶不了的,悄悄地出来,天成的粥铺天天煮一大锅粥免费给他们吃,周围的华人知道了,也悄悄地送米送粮来给天成,说:你一人的米粮不够,我们也帮你分担,都是同胞弟兄。后来,也有别的华人在家里煮粥给矿工们吃。这样,矿工的绝食斗争坚持了半个多月,红毛终于让步了,接受了一些条件,给矿工增加了粮食定量,每月的工资值提高了一点,答应改善劳动安全条件,同意给死去的矿工家属抚恤金。

    后来,矿工们在成记粥铺里议论这次抗争,虽然抚恤金是空的,但其他方面还是有成效,他们也感谢天成的支持,说没有天成的支持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过了三年,天成又添了第二个男孙,叫大洋。两个孩子从小就光着屁股在地上打滚,天成有时也把他们带回后山菜园里,跟随在他身后捏泥团、捉蝴蝶追蜻蜓。转眼,大望已经五岁了,天成算算攒下的钱,够回乡接阿秀了,他便跟望洋商量动身的日子和该办的手续。望洋说要跟他一起回乡,天成说不用,他得留下照料店里的生意,还有俩孩子和他们的妈也离不开他,他一人回去能省一些钱。

    望洋便给父亲买了一件灰布长衫,一顶灰色带边的西洋帽,一双胶底布鞋还有一个长方形带盖的小藤箱。天成看后说:我要这些东西做么?望洋说:爹,你出洋几十年,第一次回去总得像个过番回来的人才行,再穿那种短裤衩短衫就很不得体了,这种西洋帽很时兴,戴上才像个过番回来的人,藤箱是放行李衣物的。

    天成在甲必丹那里办了“王字”(盖上荷印政府大印的通行证),把零碎的钱换成大张的票子,在裤衩里和衬衣里都缝了个口袋,把钱分开放在内里,菜园子和地里的活交代给望洋,又吩咐两个孙子听话,一切都安排妥当,古农正好要运咸鱼去丹戎,他们便一起走。

    这次回乡的路程也不容易,从丹戎得先去巨港,才有大船开往中国广东,这是最简捷的路,如果巨港没有船期,就得转棉兰再到香港转内地,那就远了些,也费些时日。望洋说最晚在中秋之前必须回来,因为他带的衣服少,中秋过后,大陆天气转凉,衣服就不够了。天成算了算,来去三个月也足够了,他便跟望洋说:最多四个月后我就可以和你娘一起回来。他走时还是穿着短裤衫,赤着脚,长衫和胶底布鞋放在藤箱里夹在腋下。

    到了丹戎,古农找了一个熟人,是当年和他一起把三牛偷送到苏岛东岸的朋友,如今自己有了一条木帆船跑丹戎到巨港的海路做点运土特产的买卖,天成坐上他的船,稳稳当当地到了巨港。

    在古代有指南针之前,中国沿海百姓就用手摇桨橹的小船,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冒险精神来到南洋,这条海路经过东南亚,横越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的东南部,抵达斯里兰卡,史学家们称之为“海上丝绵之路”。位于苏门答腊岛南部的巨港是苏南最大的埠头,虽然不在海口,但是苏岛最大的河慕西河流经巨港一直到海口,那时慕西河水流浩淼,船只可以从海口沿慕西河驶进巨港,巨港便成了这条千古通行的海路的中转站,码头停泊的船只很多,那些船也大,非常繁荣。唐山客(泛指从中国大陆来的人)因此把此地称作巨港,意即很大的海港,而在印尼却习惯称作Palembang,与“巨港”毫不相干,但是巨港这个名称却一直沿用在世界华文之中,也不知道是叫“巨港”在先还是叫Palembang在先。

    据史料记载,印尼民族最早是从中国云南一带经马来半岛,越过马六甲海峡进入苏门答腊,之后向东分散至印尼其他岛屿。巨港受华厦文化的影响极大,当地部族人也能讲一些闽南或潮汕方言,他们和华人做买卖都用闽南话jicap(二十)、gotun(五盾)这类数量词;还有很多生活用语都是闽南话,如tahu—豆腐,teh—茶,tehko—茶壶等。甚至连文化也深受闽南的影响,大人小孩都知道Samkok(三国)、Sun-ngokong(孙悟空)是讲什么的;饮食上很多名称也用闽南话,如:bakmi(肉面,捞面条加一些豆芽菜和肉末)、bacang(肉粽)、HariPecun(端午节,pecun闽南话是划船,HariPecun即龙舟节的直译)等等。

    天成在巨港上了岸掖紧小藤箱,找华人打听有没有去广州的船,怎样买船票。有好心人告诉他:当心别让红毛坑你,把你转卖去当契约华工,最好找同乡会。还告诉他,南阳各大埠头都有同乡会,同乡会除了联络同乡的感情,还互相帮助办理丧事、帮新客寻找安身的住所及营生等事物,同乡会或氏族会馆都为同乡谋福利,成了华侨在当地谋生的一个靠山。

    天成又打听了同乡会的所在地,还比较远,他想还是先到街巿填饱肚子再说。街巿也热闹,店铺一家挨一家,都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