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万里长江的上游,有一处名为“桌子角”的礁石险滩,将长江拦腰截断了三分之二,让奔腾不羁的长江水在此有了迂回的机会。夏季洪水时,桌子角只露出一线石脊,人称“石龙过江”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在桌子角受到礁石的堵截,立即形成一个巨大的回流,在这回流的冲刷下,便形成了一泓宽而深的水沱,这就是长江上有名的朱沱。我的故乡——依江而建的朱沱镇因此而兴。
故乡举办龙舟赛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古以来,就每年在端午节这天进行龙舟比赛(“文化大革命”年代除外)。比赛时,沿江两岸,比肩接踵,人山人海,观众达数万人以上,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故乡有四个码头,分别叫上码头、中码头、下码头、新码头。四个码头各有一条龙舟,皆近50米长,龙舟前面刻有一个巨大的龙头,栩栩如生,令人望而生敬。比赛时每条龙舟上有41人:1名舵手,1名旗手(指挥者,又叫“踩头”),1名敲锣的,1名打鼓的,1名吹桡的(专门负责喊“加油”的),另外就是36名划桡手(划船者)。
每年到了农历4月中旬,各码头就开始着手精选各自的划船高手,准备训练。农历4月27日,龙舟正式下水训练;5月初1进行试桡;5月初2是朱沱极具地方特色的“五皇会”即送瘟神之期;5月初3、初4是热身赛;5月初5正式比赛。
正式比赛前,各个码头都要举行祭江和祭龙头的仪式。祭江就是将盐蛋、粽子、包子等食品扔到江中去,祭奠伟大的诗人屈原,有时还要念上一篇悲壮的祭文。然后是杀鸡、杀鸭祭龙头,并将鸡毛贴在龙头上。目的是保佑平安和在龙舟竞渡中能够获胜。
5月初5下午两点左右,龙舟比赛正式开始。此时,只见两岸人头滚滚,人流如潮。前来观赛的四方乡民,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那些乡下姑娘,也都经过精心打扮,头上插了黄桷兰,胸前挂了自己做的香包,脚上穿了自己绣的绣花鞋,打着遮太阳的油布抻花(油布做的伞)。男人们也爱在自己的草帽四周吊上几朵黄桷兰,香气扑鼻。
参赛的龙舟,各自敲打着锣鼓,很自豪地沿江而上,到达华连山下后,一字排开,等候出发。随着特制铁炮的一声巨响,四舟齐发,箭一般射离岸边。船上41人各负其责,精诚合作,默契配合:只见旗手站在船头,手舞彩旗,奋力指挥;敲锣者和打鼓者使劲敲打,吹桡者手拿蒲扇站在船中央,一边挥舞蒲扇,一边随着锣鼓的节奏声高喊“加油”;舵手把握方向,全力“抢嘴”(船起航后就要立即“抢嘴”舵手“抢嘴”抢得好,获胜的机会就要大一些);36名划手更是团结一致,他们使劲划桡、用力均匀(否则就要影响方向和速度)、下桡的速度一致、频率一致、深度一致,起桡的高度也一致。船过江心之后,比赛更为激烈,锣鼓的敲打频率更快,划桡的频率也随之更快。输赢有时候就差在一、两桡的瞬间。岸上的观众,也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不少观众大声呐喊,各自为自己心目中的冠军助威。
赛程(即江面宽度)约五、六百米,一般都在对面沙湾登陆。一阵阵激烈的角逐之后,龙舟即将到达对岸,离岸边还有几米距离的时候,又响起了铁炮的声声巨响,各龙舟上的踩头则以最快的速度从船头飞跳到岸上去(先上岸者为胜),然后在岸上高举手中的彩旗不停地挥舞以示胜利。
比赛结束后,获胜者欣喜若狂,他们拿着彩旗去扫输者的脸,以炫耀自己的胜利,这俗称为“扫脸”
当晚,各帮会大肆庆祝,无论输赢,都大摆宴席,吃“九大碗”当然,获胜者吃得最开心。
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不惧险阻,勇往直前”这就是龙舟精神,也是朱沱人的象征。为此,朱沱镇被重庆市命名为“龙舟之乡”并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