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说誓师伐夏,柏鉴分兵;两路先行一为云、蛇,一为军立地、虎,后军作天、龙,当真阵势缜密、法度森严。奈何在人事任命上,柏鉴似乎在两路先行,出了昏招;商侯亦深通兵法,闻报之先略一皱眉,忽然面露微笑,不可置否,却是存了削弱诸侯的心思,免得尾大不掉,柏鉴为自己股胘之臣,如此作法也在情理之中。
军议即定,两路先行即日进兵,当真是高歌猛进。你道怎地:
且说两路先行,虽说是由阐、截两教主导,但实质上阐、截两教的修士,多数是以客卿的身份参与伐夏,自是无法直接调动一兵一卒。即使有少数修士直接投身军中为将听用,充其量亦不过是冲阵之将,并没有独立领军的权力。如此一来,阐、截两教只能通过旬范或庆辅,以及随军出征的各路诸侯,方能调动兵卒。
初始时,双方未经磨合,相互不够了解,彼此间存了几分礼让,行军布阵有模有样、不急不徐,一切皆按计划来。待入夏境,渐渐有了变化;其时,{ 好武之风甚浓,文官、武将虽有划分,却也不是十分明显。若逢事急,往往互相窜行,文官也能领军征战,武将亦可行文治世。
旬范、庆辅二人就是如此,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终是有各自更擅长的一面;前者任上大夫,一听就是个文职,如今领兵,自然是力求稳重;后者却是武将出身。向求敢打敢拼,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应对。因此,两路先行地区别就来了。
进入夏境之后,右路先行庆辅现,夏军竟是毫无防备,全凭本城兵马防守,夏王履癸也不说派点援军过来。于是和几位诸侯勾通之后,当机立断,决意分出两路偏师。用以扫挡小城,三日间竟下了一大城、两小城。左路先行虽然显得有些保守,未曾分兵,成绩却也不错。仅两日就攻下一座大城,毕竟真修之士的实力在哪里摆着呢。
不论左路先行也好,右路先行也罢,由于各有一教修士相助。整个过程当真惬意的很。到城前,把兵马排开,双方斗将时,修士出手。将那法术法宝一使,轻松取胜,然后掩杀。顺势破城;实在太轻松了。简直和公费旅游也差不多。
柏鉴坐阵中军。同样惬意,捷报一份接着一份。探马将捷报送至中军。然后自归本军,两路先行为了保持双方步调一致,自然要问了:“哪个啥,另一路先行进度如何?”探马如实相报,立时坏事儿了。要问坏什么事了?古人相轻,自古如此,皆在一个“争”字上!
右路先行还好点,截教修士听罢,暗道:“唔,两日才下了一城,战绩没咱好,阐教不过如此!”然后得意洋洋地笑了。左路先行可就不一样了,阐教修士听罢,寻思:“啥?三日间下了一大城、两小城,岂不是说我玉虚门下,不如他截教?这还了得!同样是圣人门徒,不能被截教比下去,赶紧催促旬范和随军诸侯加快度。”
旬范联系近几日的战况,也觉得自己确实有点保守,于是和随军诸侯一通气儿,干脆咱也分兵得了。然后,一不小心,两日便下了一大城、两小城。消息传至右路先行,截教修士不干了,寻思:“啥?两天就下了一大城、两小城,岂不是说我碧游门下,不如他阐教?这还了得!同是圣人门徒,不能被阐教比下去,赶紧催促庆辅和随军诸侯再加快点度。”
很不幸,两路先行就陷入了这种意气之“争”;尽管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奈何前几日的轻松,已经叫大部分人失去了警惕之心。一封又一封的捷报传到柏鉴手中,相互一对照,寻思:“虽说我滴良心大大地不好,但是你阐、截两教,也不能把行军打仗视作儿戏,由得自己的性子来。孤军深入、贪功冒进倒也罢了,至多本帅加快点度,在后面给你们兜着;当然如果阵前战死,那可是道友自己学艺不精,有道是将军难免阵前亡,却也怪不得贫道心狠。现在的情况却是,两路先行一面‘高歌猛进’、孤军深入,一面不断分兵,弄得‘直捣黄龙’不像‘直捣黄龙’,‘四面开花’不像‘四面开花’;这不是胡闹嘛!”
柏鉴忙叫中军官下大批的犒赏之物,又特地传令,让两路先行注意收拢兵马,免得被敌所乘。可惜两路先行早已打疯了,不光是阐教两教地修士,便是士卒也是如此,原先看到城池,兵将们个个愁眉不展,不知此城何日可下;如今看到城池,兵将们个个两眼冒光,寻思:“有阐、截两教修士在,一切皆不是问题,这可全是功劳呀!昨天又有大批的犒赏下来,看来今天的又有着落了!”
旬范、庆辅二人,接到柏鉴的犒赏及命令,虽然也有些不以为然,但本身也是知兵之人,知道现在地情况确实非常不妥,为了以防万一,各自下令收拢兵马,放变度。阐、截两教修士中不乏有精通军略之辈,虽然大部分人有些不情愿,但总体来说,有所收敛,尽管效果不是很好。
这时,荀范和庆辅的表现又有所不同,前者有些无奈,仅仅是借种种名目,尽量收拢军马;后者却将截教的修士一并请来,把地图往开一摊,用手向夏都一指,说道:“破城上万,也不如破此一城!”
于是,阐、截两修的修士表现亦是不同,前者一面对旬范不屑,一面阴逢阳违,借着前一间段地表现,大收军心,时不时弄个“一不小心”出来,叫旬范头疼不已;后者却是拍着庆辅的肩膀,说道:“将军果然深明大义!我等必然依令而为!”
柏鉴看着两路先行6续传回来地情况。委实忧心重重,倒不是担心阐、截两教的修士,而士担心那四十万兵马。左路先行地兵力太过分散,阐教的修士们同样分散,很容易被各个击破;一旦遇事不顺,横遭败迹,其中某部就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右路先行还好一点,充其量也就是个孤军深入,即使遇事不顺。有截教修士相护,料想也没有大问题。毕竟截教修士众多,又抱成一团儿,强大的实力摆在那里。很多看似难决地问题。截教修士亦可用仙家手段拖延一二,自己倒也来得急反应。
果然不出柏鉴所料,两路先行几乎同时出了问题,却是履癸终于做出应对。派兵来迎;右路先行情况略好,还只是进军不顺,一时被夏军巫阵挡在半路,料想凭截教神通。迟早可以破阵出围,说起来不过是空耗些时日;左路先行却是碰上了大麻烦。
且说当日孔、巳联军在洛原败于柏鉴之手,孔宾当场被斩。巳牟卢却终逃得一
:
那履癸自胡卢不辞而别,再看到天变也不相干。地陷也不相干,人离去地也不相干;只说他有偌大财力,有势有位,缘何不能横行于天下?只管在长夜宫中,把一月只当一日,安心乐意,淫欢酗,妇女裸戏。那一日出一朝,或两日出一朝,实是三月作三旬。
忠直之臣或已死绝,或已不堪忍耐,辞去官职;一班宠臣如侯知性、武能言等中外恣恶,欺士害民,那管履癸上不上朝,理不理政?偌大一个夏都,只琅辛一个因受胡卢教导,尚有几分良心,却也因孤掌难鸣,连洁身自好都未必做到,遑论进直谏之言。
暴君奸臣如何害民,且不细述,只说商侯誓师之际,正逢诸侯该大朝,履癸却是乐极生悲了,但见昆吾氏来、顾氏来,其余皆不来。履癸大怒,乃问究竟。昆吾氏巳牟卢进言道:“豫方诸侯,商国子履,狂悖称兵。先灭葛伯,次灭豕韦氏。因此夺去中原及东方诸侯,并隔绝南方诸侯不得来朝。臣等请君王亲征之。”
履癸闻言,心中还在纳罕,问道:“之前寡人令尔等四方诸侯共征商国,又不曾听到尔等兵败,怎地还叫那商侯夺了豫方不说,竟把东方诸侯也给夺去了?”
巳牟卢虽是个恶人,却也不意履癸昏馈至此,之前不来报军情,不过是忙于逃命,又怕履癸治他地出征不胜之罪,那料这许多时日过去,这位大夏之主居然还全然不知情,一时间怎知如何作答?
顾氏委望忍不住出来,把战况叙了一遍,哭道:“极西之地,有之国,于之世失国居戎,远绝中原,不朝大王久矣。今有姬氏公刘(即为后世周家之祖),修后稷之业,民富心一,立国于av商侯誓师,亦表支持,愿效犬马,虽不曾往商地会盟,但却起兵来伐外臣。外臣军马早被商军击溃,那有余力抵挡,还请大王兵救助。”
履癸这才有些明白过来,合着天下九州居然已有大半不属自己了,而且商侯还并合一众诸侯誓师来伐,剩下小半江山能否保住还在两可之间。履癸怒视武能言、侯知性等,厉声问道:“此等军国大事,缘何不报?尔等向来忠君爱国,怎可行欺君之举?”
一班宠臣急忙伏身请罪,心中却想:“大王你一个多月至多才上一次朝,怎能怪吾等知情不报?”然而这些话,侯知性、武能言等,却不敢说。
履癸把一月作一日,自觉日日上朝,至不济也是三日一朝,很是勤勉;见群臣不言,胸中愈气闷,厉声斥责一番,一来终是“法不责众”,二来也委实舍不得将几个宠臣尽杀,何况杀了之后,急切间又该用谁?但若不杀,履癸又觉难消心头之恨,遂将怒火转巳牟卢、委望,欲治二人作战不力、隐情不报之罪。
巳牟卢、委望登时被吓得不轻,后者还好,毕竟长息国正危在旦夕,不得不来;前者却在暗暗后悔了,早知来朝诸侯只有他们两个,还不如不来。乐得关起门来做自家大王,逍遥自在。不过事到如今,说什么都迟了,唯有请罪申辩,言道:“吾二人自归顺大王以来,该朝之时贡品从无遗漏,请大王念在吾二人为大王操劳多年面上,暂恕我等之罪。何况之前一战,非是吾二人作战不力。实乃商军太过狡诈。”
琅辛适时进言道:“大王暂熄雷霆之怒,如今诸侯俱不来朝,惟有巳牟卢、委望二人愿为大王效命;虽有罪有先,但忠心可嘉。杀之不祥。又值用人之际,大王何不暂恕二人之罪,令其整备军马,征招巫士。他二人有感大王宽恕之恩。必会效死用命,戴罪立功。”
巳牟卢、委望急忙赌咒愿,履癸却道:“他二人胆气已丧,即使有寡人精兵相助。又岂是商军之敌?何况寡人欲亲征商军,声讨不臣,留他二人又有何用?”琅辛接道:“世间没有无用之人。他两个毕竟在西、北两方称雄多年。虽非那商侯之敌。却未必不可震慑其它诸侯。”
履癸闻言,颇觉有理。说道:“既然如此,那便暂时饶恕你二人之罪。”巳牟卢、委望把恩谢了,言道:“外臣一定用心整军,断不会叫大王再次失望。”履癸见他二人态度诚恳,不觉找回些许平衡,自感威严仍在,寻思:“商军凶猛不过是臣子无能,待自己亲统大军,料想旬月可下,届时岂不是更显得自己英明神武?”于是怒火渐熄,心情略好,说道:“都起来罢!”
正在此时,忽有中军官来报:“诸侯联合来袭,有众多世外修士相助,守军全无抗衡余地,望大王早做决断。”履癸闻报,心头登时怒火中烧,抢过战报大略一扫,破口骂道:“一群米虫废物,寡人养其何用?三日!仅仅是三日!不过一群乌合之众,竟在短短三日内推进千里。即使轻装快行军,三日间亦至多不过行进一千五百里……”
群臣将履癸摔在地上的战报捡起,快浏览一番;琅辛说道:“大王息怒,只怕不是守军玩忽职守,而是敌军有众多修士相助,据战报所述,敌军只右路一军,修士之多竟有百人之众,仓促间地确难以抵挡。”
履癸冷笑一声,怒道:“真当寡人是三小孩童么?红尘真修之士大多隐居在深山老林,甚少关于红尘之事,即使偶有三五个流恋权位,修为也属泛泛之流才会滞留尘世。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百上千地出现,定是那些将佐为脱干系,故意夸大,谎报军情。”
高郲从旁接道:“大王明鉴,适才所说确是常理,不过今时不比往日,小臣适才从战报上现‘阐教’、‘截教’等字眼。若是确切的话,敌军能有上百修士不足为奇;而且如此一来,大王怕是落入有心人的算计,天下之所以大敌,三清圣人教下,难脱其究。”
人皇乃太清圣人老子所立,履癸自然知道三清意味着什么,饶是他自负勇武,此时亦有些不安,毕意凡人就是凡人,去和修士放对,无疑是自寻死路。迟疑道:“以爱卿之见,却该如何?”
高郲自入京中经年,尽管多方游走,四处结交,地位上仍是不如侯知性、武能言等人,如今却在战报中觅到一分机会,寻思:“夏王虽有九鼎令在手,但也不过是能号令一些新晋大巫,真正的老资格,却根本不会出面。但我却是祖巫共工一脉地直系后裔,凭我与‘老祖宗’的渊源,只要讨得人皇皇令,必能请到‘老祖宗’出面,区区三教小辈,何足道哉!正好顺势得到人皇的赏识。”
一念及此,高郲暗道:“不管战报是否
只要夏王相信了、害怕了便好,不然怎有我的机会?道:“天下间能与圣人及其门下对抗,敢与圣人及其门下对抗地,只有上古时期地巫、妖两族。不过妖族早已是一盘散沙,除非大王能请动妖族圣人女娲娘娘出面,否则根本无力与三清教下对抗。因此,大王只能求助巫族。”
履癸闻言大喜,但转念又一想,却觉不对,迟疑道:“寡人祖上曾传有‘九鼎令’,用以号令巫士,只是每次应召的巫士虽众,真正称得上有大神通的却在少数,若与圣人及其门人对抗。岂有丝毫胜理?”
其实履癸不问,高郲也会详细说明,但不论如何,终是等履癸主动问起,然后再说,效果却会更好。高郲心中暗自兴奋,笑道:“大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真正地巫族前辈和大罗金仙一般。自上古时巫、妖两族大战之后,甚少在洪荒红尘行走。大王虽为洪荒大地之主,却也无法号令。小臣不才,乃是祖巫共工一脉直系后裔。与上古巫族尚有些渊源。大王若有需要,并能诚心待之以礼,小臣原代为引荐,将上古巫族前辈请来相助。”
履癸病急乱投医。也不去想当年自己攻打党高氏时,高郲为何不把上古巫族请来相助,只道:“自那葫芦道人不辞而别,太师之位一直悬而空置。爱卿若是果真能把上古巫族请来相助,寡人便任命你为当朝太师。”
高郲所求者,正是此点。当下领命。言道:“小臣定然不负大王所望。”遂辞了履癸。驾起遁光,化作碧色长虹。望北方而去。
正是:五行之内水为先,不用乘舟不驾船;大地乾坤顷刻至,巫族秘法与生来。
只半日间,已至昔日故国,高郲心中有事,自没有近乡情怯之感,亦无心观看周边风景,直接来到“老祖宗”潜修之处,于洞府前咳嗽一声。少时,高却出来,问道:“咦,竟是兄长来了,可有要事?”高郲答道:“吾奉人皇之令而来。”高却入内通报,老祖宗说道:“唤他进来。”高郲入内相见,把来意叙了一遍,说道:“还请老祖宗出山相助。”
老祖宗听罢,问道:“消息可曾确切?”高郲答道:“未曾确定,但也**不离十;更可恨地是阐、截两教修士为了夺取秘宝,肆意杀害我族巫士。”
老祖宗冷笑一声,说道:“尧帝之时,先有阐教意图借帝师之名,主导人族,可惜眼高手低,治水不成,又和截教起了冲突,自寻了死路。舜帝时,截教亦来借帝师之名,倒是学了几分乖巧,安守了本分,一度占据中枢要位;奈何截教亦是不知死活,竟然妄想降低人族圣父、神农炎帝和轩辕黄帝之师葫芦道人的影响力,自尝苦果!
舜帝到底还顾念几分师徒情谊,未与追究;然那大禹王却是受过葫芦道人地极大恩惠,本身又有些许我族血统,对于除去葫芦道人一脉之外地其它修士并无半点好感,最终和我族达成协议,共抗截教修士。现在,四百年过去,便好了伤疤忘了疼么;两教联合又如何?只要圣人之间地协定还在,圣人便不能出手,单凭些许门人弟子,怎及我盘古正宗!”
高郲垂手侍立,恭恭敬敬地听着老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