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可是朱厚照绝对不会想到,死神的魔爪已经悄悄伸开,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那个改变朱厚照一生的宿命之地,叫做清江浦。
正德十五年九月己巳,朱厚照来到了这个地方,这个充满了迷雾的神秘未知之地。
这一天,他坐上了一只小船,来到积水池,准备继续他的兴趣爱好——钓鱼。然而不久之后,他却突然落入了水中。
另一个千古谜团就此展开。
随从们立刻跳入水中,把他救了上来,朱厚照似乎也不怎么在意,然而这之后的事情却开始让人摸不着头脑。
朱厚照虽然不怎么读书,却是一个体格很好的人,他从小习武,好勇斗狠,长期参加军事训练,身体素质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奇怪的是,这次落水之后,他的身体突然变得极为虚弱,再也没有了以往的活力和精神,整日待在家中养病,却未见好转。
对于这次落水,史书上多有争论,从来都没有一个定论,我自然也不可能给出一个结论。
但南京的城门钥匙、牛首山的突然失踪,一切的一切似乎并不是单纯的巧合。
还有那一天跟随他钓鱼的随从和警卫们,我只知道,在牛首山失踪事件发生的那一天,他们作为江彬的下属,也负责着同样的工作。
这个谜团似乎永远也无法解开了,所有的真相都已在那一天被彻底掩埋。
从此,朱厚照成为了一个病人,那个豪气凌云、驰骋千里的人不复存在,他将在死神的拖拽下一步步走向死亡。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乙丑,这一幕精彩离奇的话剧终于演到了尽头。
奄奄一息的朱厚照看着四周的侍从护卫,留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就此结束了他多姿多彩的传奇一生。
“我的病已经没救了,请告诉皇太后,国家大事为重,可以和内阁商议处理,以前的事情都是我的错,与旁人无关。”
对于朱厚照的这段遗言,有人认为是假的,因为在许多人的眼里,朱厚照永不会有这样的思想觉悟,他的人生应该是昏庸到底,荒淫到底的。
其实我也希望这段遗言不是真的,不过动机完全不同。
如果这段话确实出自朱厚照之口,那将是他妥协的证明,这位个性张狂、追求自我的反叛者,与那些限制他自由的老头子和规章制度斗争了一辈子,却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选择了屈服。
如果这是真的,那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因为他的传奇经历和某些人的故意抹黑,朱厚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的一位皇帝,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比他那位勤政老实的父亲要出名得多,如果在辞海里给他专门开一个词条,估计注解中有两个词是跑不掉的:昏庸、荒唐。
以皇帝的标准来看,这两个词用在他身上倒也不算冤枉,他实在不是个敬业的劳动者。
但以人的标准来看,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他不残忍,也不滥杀无辜,能分清好歹,所以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一个希望干自己想干的事、自由自在度过一生的人。
作为人,他是正常的,作为皇帝,他是不正常的。
所以我就此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
皇帝这份活儿,真他娘的不是人干的。
传道
朱厚照走到了终点,但正德年间另一位传奇人物的人生却还在继续着,王守仁仍然在续写着他的辉煌。
叛乱平定了,俘虏交上去了,阎王小鬼也打发走了,到此应该算是功德圆满。王大人也终于可以歇歇了,正在这个时候,张永来了,不过这次他是来要一样东西的。
他要的,就是朱宸濠的那本账本。
张公公在朝廷中是有很多敌人的,平时就打得你死我活,现在天赐良机,拿着这本账本,还怕整不死人吗?
在他看来,王守仁算是他的人,于情于理都会给他的。
然而王守仁的回答却实在出人意料:
“我烧掉了。”
张永的眼睛当时就直了。
面对着怒火中烧的张永,王守仁平静地说出了他的理由:
“叛乱已平,无谓再动兵戈,就到此为止吧。”
张永发现自己很难理解王守仁,他不要钱,不要官,不但不愿落井下石,连自己的封赏也不要,为了那些平凡的芸芸众生,他甘愿功成身退,拱手让人。
这个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人啊!
一声叹息之后,张永走了,走得心服口服。
一切都结束了,世界也清静了。经历了人生最大一场风波的王守仁,终于获得了片刻的安宁。
当然,只是片刻而已,因为像他这样的人,不惹麻烦自然有麻烦来找他。
这次找他麻烦的人,来头更大。
嘉靖元年(1522),新登基的皇帝看到王守仁的功绩,赞叹有加,决定把他应得的荣誉还给他,还当众发了脾气:
“这样的人才,为什么放在外面,即刻调他入京办事!”
然而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道命令却迟迟得不到执行,拖到最后,皇帝连催了几次,吏部才搞出一个莫名其妙的结果——调南京兵部尚书。
皇帝都说要他入京了,吏部吃了豹子胆,敢不执行?
吏部确实没有执行皇帝的命令,但他们也没有抗命,因为他们执行的,是另一个人的命令。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个人比皇帝厉害。
因为连当时的皇帝,都是这位仁兄一手拥立的。
此人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杨廷和,这次找王守仁麻烦的人正是他。
杨廷和大致上可以算是个好人(相对而言),虽然他也收收黑钱,徇徇私,但归根结底他还是努力干活的,朱厚照在外面玩的这几年,没有他在家拼死拼活地干,明朝这笔买卖早就歇业关门了。
但他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心胸狭窄,很难容人。他和王守仁的老上级王琼有着很深的矛盾,对于王守仁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手下留情。
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王守仁却并不在意,对于一个视荣华为无物,置生死于度外的人来说,这算得上什么呢?
他收拾东西,去了南京,接任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