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十一章、鸦青(2)
蛐蛐要是在洞外鸣叫,一般来说确定准确位置相对容易,可是如果躲在洞里鸣叫,就比较麻烦。(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dukankan.读看看小说网)因为鸣声是从洞里发出来的,经过洞口“收缩”一下再扩散开,准确的位置就不好判断了。
徐青山虽说是加了地小心,可是还是弄出了一点儿细微的响动,正是这点儿细微的响动,显然惊吓到了那只蛐蛐,突然之间竟然哑口了。
徐青山如泥雕木塑一般,蹲在地上一动不动,耐心地等着那只蛐蛐再次鸣叫。
越是上品,其听觉也越是灵敏,稍有些风吹草动,就狡猾地闭口缄舌。对付这种蛐蛐,只能步步为营,小心翼翼,侧耳徐行。听到声音后,脚步要轻,速度要快。真要是高手捉蛐蛐,差不多在十米外听到鸣叫声,就能迅速确定洞口之所在,大小误差不出碗口大的范围。徐青山刚刚入道,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只能用最笨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慢慢逼近。如此一来,每走一步,就要等上分钟,才能听到下一声鸣叫,差不多用了小时,最后总算是确定了洞口的大至范围。
看着草丛间的洞口,徐青山并不急于下罩,而是按古谱中所说的方法,开始审视周围的地形。蛐蛐筑穴,往往留有退路,大多的蛐蛐洞都有两个洞口,就像狡兔三窟差不多。如果没有经验,找到洞口后就盲目的下罩捉虫,蛐蛐很容易就会从另一个洞口溜之大吉。小心地看了半天,在一尺多远的地方果然发现了另外的一个洞口,从距离上判断,应该就是这只蛐蛐洞的退路。
虽然位置打得很隐蔽,但是挖出来的细土还是暴露出来了问题。徐青山从地上摸了块石子小心地把退路给堵上了,这才不慌不忙地掏出了网罩,做好了准备。
捕捉蛐蛐最基本的工具就是网罩,网罩的构造很简单,就是用铁丝弯成的一个带把的圆环,然后用细铜丝在圆环上编织成上圆下尖的罩子就可以了。这种工具自明代开始就有,行话称为“混罗网”,一直流传至今。之所以要用这件东西,就是因为蛐蛐出洞后就会急速跳跃,想要徒手捉住是不可能的。即使偶然捉住,也会不小心弄得缺胳膊少腿,变得面目全非,很难做到全须全尾。一旦成了残次品,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徐青山毕竟是次捉虫,心里难免有些紧张,连续做了几次深呼吸,然后紧紧地握住网罩,右手从旁边掐断一根细草棍,小心地伸入到了洞中,轻轻的拨了。感觉到草棍微微晃了晃,徐青山赶紧快速地拔出了草棍,几乎就在同时,洞里的那只蛐蛐就从洞里跳了出来。后腿用力一撑,轻轻一跃,跳出去就将近能有一尺多远,徐青山赶紧把手上的网罩扣了下去,可是还是慢一了拍,眼看着那只蛐蛐往前又是一跃,躲了过去。
徐青山赶紧追上两步,瞅准那只蛐蛐接着再扣。没想到这种事看着容易,做起来却远不是那么简单,网罩眼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