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五十二章
我又投下个重镑炸弹。太子诸人又是一片哗然动容,但不知道是真被我所说的给唬住了,还别有其他的想法,那些的亲信近臣。未再出言,一通下来尽由我一人发挥了。
不过看这些家伙的表情,显然是对号入座,多半联想到了高力士、杨国忠、李林甫之流身上去来,当我说宦官乱政的时候,同样身为阉臣的李静忠居然是一点反应都没有,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
在那位皇帝身边身边久了,说话也学了不少,除了口音与通用的陕西官话尚有差别外,咬文嚼句也可以吊的文诌诌,而且这也不是我胡说的,在我那个时代,关于汉唐盛世一直是网络上讨论的热点,我也看过一些名家的研究,要找点东西言之有物,实在太容易了,当我说到朝廷主弱副强,以藩镇对付藩镇,怎么能保证没效法前人者,他们的表情别提多精彩了。
一口气说完,心下一片轻松。不论是被人当做当作居心叵测,还是哗众取宠也好,都不关我事了,却发现除了太子外,那几位亲信近臣死盯着我,仿佛楞是能看出花来,心翻覆,难道我说太多适得其反了。这些家伙听傻了。
静默。。。
静默。。。。还是静默。。。
“好个容若”忽然一声大笑,却是那太子,“果没让孤看错你呀” 一向外表温雅仁厚的太子,身上一下展露出那种糅合了熟稳、雍容、睿智、冷静种种的气质,竟让人生出洞彻世情把握一切的感觉。我恍然,也许这才是他真实的某一面吧,在老皇帝盛世名君文治武功的阴影下,作为他的继承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但小心隐藏自己的光华和欲望,应付上面的猜忌和外来的嫉恨,又要适当保持足够的表现和能力,才不至于让皇帝觉的窝囊被人废掉,在一个宽仁无害的外表下隐忍了这么久一定很辛苦吧。
据我的一点记忆和那些宫人太监相处的片言支语,知道一些有关这位太子的种种,太子原名李嗣升,为玄宗第三子,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杨姓宫人,说到他的出生纯粹是个意外,查点就夭折在腹中,当初武氏当权的时候,立了几任皇帝或死或废,作为相王一系仅存的李姓皇族朝不保夕,当时的夏王李隆基无心养子,使人打胎,只是因为药力不够,才有了这位忠王。史书上说他性仁孝,好学,玄宗尤爱之,遣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等名士侍读左右。早年行事低调温和,颇有仁厚名,直到前皇太子瑛及二王坐谋反案废死后,排行第三的他,才出呼意料浮出水面,顺位成为太子,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在此前世人对他最多的印象,多是忠王的那个忠字。
据传说当初还是平卢节度使下一员讨击使的安禄山因攻契丹兵败被押解来朝,这位太子识其有反相,请上喻以罪诛之,玄宗不听。反重用之,随后来禄山造反的事情。虽然无法考证他未卜先知的本事,但足见他当时的眼光和政治敏感性。
有些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有些心照不宣,我也就没敢再说下去,他也不再提起了。反正足够这些家伙,好好消化一阵了,竟然连我告退,都曾未理得。
后面太子尽是关心淳淳嘱咐的话,音尤在耳一片恳切,却不知是不是听说了什么,也是话中有话。我还能说什么呢,拜别出来不远。“老大保重了”,却是小白追上来,紧握我手,为我敲得抱头“何须如此肉麻,又不是什么生离死别哪”却欲言又止,我知道他想起我说过的“可怜生在帝王家”的那一套,安慰他说“尽可安心”。
“不过小白啊”我转念一想,正色道“要小心阉人,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来说,一个庸弱的君主要比一个有主见的君王更好控制,如果陛下因此不再相信武人,重用宦官,那就麻烦了”
却是那尾随的建宁王若有所思的眼光一动,“这又是为何”
我看了一眼他,这个建宁王的品性与乃兄小白谦厚沉稳不同,好武事、喜欢兵典,属于宗室中的另类,别人都是随军见习,这个家伙却要求亲身参战,我不会让他上战场,但最后还是打昏穿了某个倒霉的家伙衣甲,混在质子营的骑军冲了下来,杀的尽兴是血染衣袍,差点没把我领军那些部下给吓死,所幸本人无恙。同时也是我的小弟中欠债大户之一,眼见走了,还念念不忘让我把一百多年前的君士坦丁保卫战,拜占廷人用“希腊火”大破大食海军的精彩战例,剩下的说完才肯上路,也许对我希望的那个结果会是个助力。
“这历代都以为,寺人无亲族家世之累,最是忠心,却不知道,就是因为无家世之牵绊,行事更无所顾忌。要知道阉人也是人,除了身体残缺不能人道,也有天生的欲望渴求,宫廷之中权势厉害耳酗目染之下,对权欲功利之向往,往往也要更甚于常人,况且这些人心理残缺,又缺少世人道德礼义的约束。若被其掌握了宫禁军权,主君年富力强尚可安分无所作为,若是有所变故,而宦官离天子最近,深知宫廷内情密要,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可收拾的事情,自古祸起宫闱小人,有东汉十常侍之乱,皆源于此。”
另一个地方,
太子这般热切的眼神,却也变许多,多了赞叹的味道,还有深深的惋惜,显然这大部分东西是他早有所思虑的,但在某些事情上深度和眼光,就让他吃惊了。离去良久,太子看这自己形色各异噤声不语的一干臣下有所感。
“汝等以为如何,且说来”
“不想他行事不羁,倒是个有心人”,是左司御同崇文馆学士。
“臣以为,有越俎代庖之嫌,言嫌夸大,不可亲信,但也不可不信,”是左春坊录事同太子备身。
“恭喜殿下”还是那侍御史张镐
“奴才想,他这算不算是向主子输诚呢”却是李静忠
“但且看之” 慎重的是太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