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从宝钗的判词、曲目乃至于自做的灯谜来看,宝玉虽娶了她,却没和她圆房。
“琴边衾里两无缘”(这首诗是宝钗所做,有些版本说是黛玉做,显然为谬误。黛玉和宝玉至少“琴边有缘”)。
“空对着”……
这些都是有暗示的。
然而,即使是现实化的宝玉和宝钗,也不可能挽回贾府的命运。元春死亡带来的喘息之机很快就会过去,薛蟠等事会一并发作。
这时候,不管是正副还是又副的诸钗都要迎来自己的悲剧命运。
也就是这里,很多人的命运效颦不敢特别肯定。
能肯定的基本只有——香菱死,熙凤被休弃且充作官奴,后因劳作、旧疾死亡。宝琴被退婚,而湘云夫家受到牵连,丈夫死亡,湘云守寡。
但很快,贾家就整个倾覆,贾家的男女或者流放或者被贬入奴籍。
如宝玉,也不得不去敢“扫街”这一类的活计来维持生计。
连宝钗也死或者离开宝玉后(死的可能性还是大些),宝玉应该在别人的帮助下得以再次出家。(出家要度牒等物,不是想出就能出的)
(在贾敏死、贾雨村游玩时,曾见一落魄老僧,当时就有批语说,这是“宝玉即证之后”,可以说前后对应)
也在宝玉第二次出家后,以宝玉或者说通灵宝玉为主视角的红楼结束,红楼进入收尾阶段。在这个时候,个人想来,在宝玉之后,为红楼“见证”的,有两个人有可能,一个是薛宝琴,一个是贾雨村,可能两者兼而有之。
&
贾雨村不用说,“将甄士隐去,用贾雨村言”,贾雨村是红楼收结之人的可能性不小。
而宝琴呢?
她的存在也是特殊的。
红楼之中,诗词的意味总是深长。宝琴的诗才不如宝黛,却让她一人做咏古诗十首。没有什么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的句子,但也正因为如此,更让人注意到,这十首诗,多半分别应对着“人”。
这应对的人,不是十二正钗。
不是因为诗的数量不对,而是没必要这么重复。第五回的提纲挈领已经足够,这十首咏古诗不管是用词遣句还是寓意,都差得甚远。
要个人来说,这十首诗的应对不是正钗不是副钗也不是又副,而是“宝琴见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最后一首“梅花砚怀古”,几乎摆明了写的是宝琴自己。那么,她自己是什么结局呢?梅姓的未婚夫退婚是很明显的。
而那个“柳边”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是指柳湘莲。但从“见证诸钗”的角度来看,个人的倾向是,坠入青楼。
在古时,柳枝随风飘荡,故此引申的寓意往往和青楼女子有关。柳巷、柳户等,不用再多。是以,个人的看法是,宝琴坠入青楼,后来有可能被商户看中(先看到了她的画像一类),为她赎身。此后宝琴作为妾室或者侧室,留在京城。而被赎身,很可能在巧姐都离开青楼之后。
这样一来,宝琴就符合了她的“判词”,也有了见证剩下的贾家诸钗的基础。
如“淮阴怀古”,应该就是指巧姐。
&
在宝琴和贾雨村的见证段落,回数可能不多,但事情却不见得少,时间也不见得短。
如贾家败时,“钟鸣栊翠寺,鸡鸣稻香村”,妙玉是出家人,不受牵连,而李纨和贾兰孤儿寡母,多半也被特赦。
但是,失去了贾家的庇护,妙玉终究要“终陷淖泥中”,多半是要落入权贵之手。
而李纨和贾兰母子,因贾家的田产等物多半抄没,依仗着李纨的积蓄过活,也要过一段苦日子。
而熙凤的女儿巧姐,因为年纪小,应该也被赦免了,却被“贪银钱忘骨肉”的亲舅舅给卖到了青楼。李纨虽然知道,却不援手。
而李纹、邢岫烟等,紫鹃、麝月等,既然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又能有什么好下场呢?
不过细节上的东西,效颦也是没有研究透的。
比较能肯定的最后的情节也就是——
巧姐在青楼长大后,得知贾兰中举得官一类的消息,向贾兰求救,但或者是贾兰自己的意思,或者是李纨的意思,贾兰没有伸出援手。
巧姐最终只得依靠刘姥姥的帮忙和自救,离开了青楼。
而在贾兰升官的时候,李纨眼看着“好日子”就要来了,也病死了(还有可能是巧姐的事情传出,名声坏了导致忧病——枉与他人做笑谈)。
而湘云在守寡之后,颠沛流离,最终可能在数十年后与“老僧”宝玉重逢。
贾雨村则在贾兰、贾菌得官前后失事,被贬官,乃至于流放,也很有可能再遇宝玉,归结红楼。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