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006章 信心与微服
文师中见萧宸和侯东往谈得言笑晏晏,却也毫不奇怪,于他而言,这本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以萧侯两家的关系,若是在这种场合下出现谈不拢,那就当真是稀奇了,除非是故意出的假象,不然万不可能如此。
侯东往叹了口气:“这第四个瓶颈嘛,就是投资环境与投资政策问题。我看过资料,资源占有量居全国前列的辽安、祥林和龙江三省近年来招商引资状况令人忧虑。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31.95亿美元,占全国的6.43,约只相当于华东地区的1/7,不及岭南省的1/4。这与东北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觉得,东北部分地区在借助外力发展本地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招商错位’。
萧宸微微思索,反问了一句:“招商错位?”
“对,招商错位。”侯东往肯定道:“重‘经营环境’轻‘法制环境’。这是个大问题。”
萧宸这下子完全明白过来,他理解侯东往这话的意思。萧宸知道,就在去年,东北某省,一位投资者打了一个2万元纠纷的官司,打到最后,竟然要赔付180万元!后来主审法官因犯了法被免职,这个官司才被纠正。萧宸在吴城接待一些外商的时候,不少外商就表示,前来投资最怕法制环境不好。而‘九五’以来,东北有一个省共中止、撤销外商投资企业3592户,比同期新批企业还多1022户。
但侯东往的话还没说完,他继续说:“还有呢,譬如重‘先期免费’轻‘后期服务’。东北一些地方给外商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给一些优惠,搞一点儿‘一站式’办公就完事了。一位外商反映说,招商时承诺得很好,可一旦企业办起来麻烦就来了,他所投资的地方电费竟然每千瓦时高达4元!
还有重‘引资’轻‘规矩’。不怕萧主任笑话,就在前几天非典爆发之后,一位来咱们辽安洽谈投资的外商决定不来投资了。原因很可笑:他打算在非典期间回国,等非典完了再谈,结果拟与他合作的一家国有企业立即动用各种社会关系,把本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办完的所有回国手续用了不到几个iǎ时就办完了。不料,这位外商却认为,非典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竟然能用这么短的时间把各种手续都办完,说明这里政策的不确定太大了。”
萧宸听到这里,也只好微微摇头。
侯东往看了文师中书记一眼,这位老人还是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jiā谈,并没有要ā嘴的意思,看来倒像是稳坐钓鱼台了。
“然后是重‘外商’轻‘内商’。有些地方政fǔ在重视外商的同时,却忽视了本地的商人,往往招徕一个外商,却走掉了一个‘内商’。有一些人甚至钻政策的空子。东北一位本地商人在扩大投资的过程中,先把资金汇给一个‘外商’,这个‘外商’再拿着这些钱来与这个商人搞合资。由于企业是外商参与的,又是合资,有一大堆的优惠政策给这位商人。其实这个企业就是这个商人自己的,根本与那个‘外商’无关。我并不是想为这位商人说话,但我觉得,对此我们政fǔ应该做出反思。”
萧宸也对此表示同意,点头说:“一边是巨大的市场,一边是冷清的投资,东北三省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东北三省发展经济的急迫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招商错位’最后带来的却是对经济发展的破坏。东北三省应该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寻求更加规范的发展。”
其实萧宸心里清楚,去年12月在辽都友谊宾馆举行的企业家座谈会,对辽安省委书记文师中来说,绝不是一个轻松的见面会。在近4iǎ时的时间里,华夏企业领袖年会赴辽代表团的民营企业家们并没有给这位uā甲之年的封疆大吏多少情面,以往的苦水、批评意见和建议一涌而来。他们纷纷‘炮轰’东北软环境,呼吁政fǔ转变职能。
座谈会上,许多人都表现出强烈的投资yù望,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担心——东北的投资软环境和政fǔ的职能问题。“为什么民营企业不愿到辽都、辽安来?”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奎说,“跟踢足球一样,东北是政fǔ的主场,不是市场的主场。政fǔ强烈的当家作主意识和传统,足以让众多的民营企业家望而却步”。
王奎是吴城的民营企业家,他最熟悉的政fǔ就是吴城政fǔ,他当时在会上明说,他在东北某市长的办公室看到的横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这话是范仲淹的名句,写在这里本也不错,可是他又说了,说在吴城市长赵介民的办公室看到的横幅却是:官以不扰民为优。落款者不是别人,正是市委书记萧宸。王奎于是说:在东北,政fǔ老为企业心,经常替企业办事,非常累,企业也被折腾得很苦。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我们的政fǔ是一支闲不住的手,能把这只手调节好,比什么优惠政策都重要。
长安海星科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吴荣海则对东北政fǔ官员的贯彻能力表示怀疑,“有一种说法,在辽安,处级以上干部都很不错,但是处级以下就很难说了。现在一些企业家感到,在东北跟一些处长以下的政fǔ官员打jiā道太困难了。一些看上去非常好的机会,到最后总是发现谈判的成本如此之高,以至于无法进行下去。”
和他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京城物美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章文中。他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是把大的环境理顺理好,把振兴和市场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连起来。另外还要提供一个好的法制环境。他说,1996年、1997年他投了1600万元和辽安省财政厅一家下属企业合作收购蚕茧,结果是资财赔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再没有在辽安做过什么项目了。’章文中说。
牛rǔ业集团总裁杨根生表示,他也是政fǔ不规范行为的受害者……
当然,批评归批评,企业家们并没有对东北失去信心,也不会轻易放过赚钱的大好机会。会后,代表团12家企业老总联合发起与辽安省政fǔ研究发展中心一起组建东北振兴基金活动,为民间投资打造集合投资平台。
侯东往言语中对萧宸的那句“官以不扰民为优”颇为欣赏,不过萧宸倒是不敢当,说当时只是随手一写,其实不扰民只是当官“为优”的其中一点,还是有很多别的事要官员心的,写这句话只是希望吴城党政官员不要瞎心、瞎帮忙,好心办坏事。
“第五个呢,则是信息化困局的瓶颈。”侯东往说道:“原来低自动化水平的生产方式和粗放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制造企业高速发展的要求。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设计和生产,客户等不了。
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加快传统社会形态向新型社会形态转变的助推器。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以辽都鼓风机厂、辽都第一机厂等为代表的东北制造企业,开始采用国外先进的信息设备及管理软件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国内最早进行工业信息化建设的区域之一。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起到了信息化样板和示范企业的作用。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东北老工业企业的信息化状况仍比较落后。现状表现为应用层次不高、整体效益不高、后续投入跟不上,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人的思想观念保守、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
萧宸对这一点也没有多评价,信息化困局这一条,侯东往单独列出来,不是不行,不过萧宸觉得这是人才因素里面的一条,他单独列出,可能是在北珠的时候因为什么问题,深感信息化的重要吧。
侯东往便说下一条了“第六条呢,就是就业与人才困境。在遍及东北三省的大企业里,一家三代依赖于一个单位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连他们的亲属也在同一个企业里,在有的人家,几代人都是一个工种。
在人才方面,有调查显示,东北地区人才市场化配置水平较低,人才市场发育缓慢,规模iǎ、信息不畅、服务手段落后,一些高层次人才没有进入市场。一些人事干部说,受观念、编制、户籍等因素的制约,少数地区与单位之间形成‘人才壁垒’,也阻碍了人才的流动。
我前一段下地方调研的时候说,东北当今的人力资源状况更像是夏天的冰棍儿或者是沙漠边缘的泥土---是一种具有潜力而又极容易流失的优势存在。我为什么这么说呢,东北当前之所以有如此众多的下岗职工,是因为在过去十几年里,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使东北的企业错过了家电、电子通讯等轻型制造业发展的机会,资本非但没有扩张和增加,甚至大量地陷入困境,从而使产业工人失去了与之结合的条件。
所以,‘官营’企业不能有效地抓住市场机会实行资本扩张,也不能随着市场变化更新。东北的大企业都是钱堆出来的,是国家说大就大的,缺少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因为产业工人和人才的过剩导致了就业的巨大压力,而是因为没有新的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资本注入。我觉得,如果东北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吸引足够的民营资本并且通过重组改制壮大本地资本,那么这些技术工人完全可以使东北变成世界装备制造业中心。但是,如果未来几年内东北经济发展还是没有起那么人才的折旧损耗也将会非常惊人。
我让相关部给我做了一个统计,统计表明,1996年东北三省大专以上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不仅远远高出全国水平,而且是岭南、江南的2至3倍。但到2002年,大专以上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辽、祥、黑分别是与江南、岭南基本持平。也就是说,在这6年时间里,东北的人才潜力已经大大弱化了,而且今后有完全丧失的可能。
我听说萧主任在做吴城市委书记的时候,正值华夏加入,萧主任特意召开了关于加入后吴城的人才工作研究会,结果确立了几项很有针对的制度,我觉得这一点,我们东北也要拿来用一用。”
萧宸笑着摆摆手:“那是吴城班子的集体决策,倒不是我一个人的主意。”
侯东往也笑了一下,没多说什么,只是继续说道:“瓶颈之七:粮食与市场问题。我在辽安十几年,深切感受到东北人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在粮食供应不足的年代,这里为国家粮食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现在粮食非但不值钱了,而且还成了政fǔ的包袱,这种失落感在言谈中时时表lù出来纵东北人心理从自豪走向失落的,是市场这只‘无形的大手’,这是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过程中,粮食生产片面追求数量带来阵痛的显
萧宸微微点头,这个话题侯东往也没有多说,继续说道最后一个瓶颈:“瓶颈之八:环保意识与环境问题。污染严重,大量的工业废水成为全国最为严重的河流污染;还有沙化,水土流失面积广大。咱们不能只顾眼前,断了子孙后代的生路。”
萧宸仍然只是嗯了一声,心里却把他提到的几点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文师中此时却是开了口,微微笑着说:“振兴东北除了要正视刚才省长提到的八个瓶颈之外,我们也还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有五个要注意。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离不开中央在政策和投资等方面的支持,但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其提供制度保证。有了这种制度保证,才能产生和运用新的机制、获得新的动力、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和创造才能不断增强老工业基地的自我发展能力。
我认为,振兴东北必须良发展、多元发展、协调发展、以人为本来发展、东三省要共同发展。”
萧宸微微笑起来,很客气地问:“文书记的一直扎根东北,看得一定很深,萧宸后生晚辈,谨受教。”
文师中自打上次萧宸来辽都揭了那案子之后,就没把他看做什么iǎ辈不iǎ辈,体制内能得如此风生水起的人,光看他的年龄背景,最容易走眼。文师中在辽安数十年不倒,凭的什么?惟谨慎耳!
所以,文师中连称不敢,然后说:“五个注意,第一,良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既往前发展,又解决遗留的老矛盾。二是要解决体制的问题,机制的问题和结构的问题。三是要用新的增长方式,注重内涵的发展。
第二,多元发展。过去我们的特点是就国企的问题讲发展。今天我们的发展既要对国企进行股份制改造,又要发展民营经济和外资企业。
第三,协调发展。首先,既要发展重化工重装备制造业,也要发展轻型工业和电子信息i产业;其二,既要发展工业也要发展第一和第三产业;其三,既要发展城市也要发展农村;其四,既要注重经济的发展,也要注重社会的发展,包括我们的文化、体育、卫生事业。
第四,以人为本来发展。我们的发展不仅追求经济指标,更要追求人的指标。这有三层意思:一是要都过得去,都有衣穿,有饭吃,最好有活干。二是一边谋求经济的发展,一边改善城乡居民的条件,三是要依靠科学教育培养新一代的人才。
第五,东三省要共同发展。东三省由于得天独厚的资源、地理、区位的优势,完全有条件凭借它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秀的人力资源和历史积累起来的产业资源在未来华夏经济发展中形成一个最佳的组合体。同时,经过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形成最具竞争力的一个经济地区。”
萧宸表示同意,并说:“对振兴东北,我认为是大有希望并且完全可以实现的。我归纳出六个希望。希望之一:体制改革。‘如果不能建立新的机制,今天的投入就会换来明天的包袱。’支付改革成本不仅仅是为了‘解困’,不是为解除包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