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灵光一闪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只有三家,其中铺子开的最大的便是钱员外,因此,到他家上门来买东西的客人也是最多的。
灵光一闪就帮自己挣了两贯钱,乐的狗儿是走路都带飘,有钱了干嘛?
当然是接着买年货啊,缺的东西太多,只好捡重要的买,想想家里还没有买桃符,就背着背篓向土地庙走去,据说哪里的桃符比较灵验,正好再顺手买两张钟馗像!
桃符,便是在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后汉书·礼仪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正所谓驱鬼避邪专属法器,后世已经不多见了,大多被对联所代替,但也有一些偏僻山村会在过年时把大门左右两边各挂上个桃木小块儿。
桃符在宋以前是专门用来驱鬼避邪用的,后来有个叫孟昶的。
嫌弃桃符单调,难看,就在上面题了几句词,名人效应,下面的百姓争相效仿,然后这桃符就变了模样。
因为他的题词改变了桃符的性质,使桃符由原来驱鬼的桃木牌变为表达某种思想的特殊文体,即联语。
联语,也就是对联的祖宗。
孟昶也就在不经意间成了写对联的第一人。
桃符慢慢的又演变出了另一支,门神。
用桃木板刻总是很麻烦,后来就有个懒人用纸张代替,画完一瞅,嗨,还挺好看!于是贴门神这个习俗就保留了下来,以前的门神画像除了画捉小鬼吃的钟馗外,还有好几个抓鬼的神仙像,后受唐朝时期几位大佬的疯狂魔改,传到后世就成了秦叔宝和尉迟恭。
对联这个东西
,在北宋时才刚刚出现,所以到南宋朝时也仅仅才流行到了大城市,真正大面积推广还是等到了明朝。
看了十几家刻桃符的,一个赛着一个的贵,那价格狗儿可舍不得买。
转了好几圈就买了两张画得比鬼还丑的钟馗像,叹口气,孤零零的也太少了吧!
突然想起父亲曾说过一个叫做对联的稀罕玩意儿,红纸上题些吉祥话,贴在门上红艳艳的即显得好看又隐隐的透露出一股子文雅气息,最重要的是这玩意儿便宜啊!
又转了好几圈也没找到,拍拍脑袋再仔细想想,好吧,当时父亲说这东西只在大城市里才有,祐川这种小地方,估计还买不到吧!
如果?如果!
真是太佩服自己了,脑袋拍多了人果然就会变聪明哈哈哈。
祐川县还没有流行开贴对联,掐指算算还有五天时间,如果自己把这个东西弄出来,这祐川县可不少户呢!若是谋算好了,说不上还真能大赚一笔。
想到就去做,这东西成本也不贵,主要卖的是新奇的点子!
主材料就是红纸,剩下的就是写字,吉祥福气的话,自己肚里可不老少。
这对联一但流行开,就很容易被模仿,所以这生意也就是一竿子买卖,消息一定要做到严格保密。
茶水铺子提前打烊,所有方桌拼到一起,几十卷红纸堆满了柜台,狗儿咳嗽一声就对着后面站的笔直的四个人道:“今天,我们要做件大生意,若是做好了,过年给你们每人买一件新衣服,开不开心?”
四个人大喊一声:“开心!”
“那开始干!”
俩人负责裁纸,一人负责磨墨,剩下一人负责把写好的对联挂在大厅早已经抻好的细绳上。
舒口气右手执笔左手扶案,在一张一扎宽,四尺长的红纸上写下“吉祥贺新年”五个大字,一旁的柳红连忙拿起来,递给一旁候着的大板牙,自己扭身把一张新的红纸铺在了桌子上。
大板牙接过来就赶紧用小扇子轻轻把湿润的墨迹扇干,转身挂在东边大厅的细绳上,等着它慢慢晾干。
等他再跑到桌子前时,第二张纸也已经写完。
狗儿的字谈不上多么娟秀,只能说规规矩矩。
从吃了中饭开始写,一直过了半个时辰,才仅仅是写了三十副对联,一整只右手都是酸麻酸麻的。
轻轻一抖,好好的“喜”字多了条尾巴,气的狗儿一把就把那张纸撕得粉碎,接着把笔一丢就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轻轻地揉着右边手腕。
扭头看着后面一大筐裁割好的红纸,叹了口气,道:不自量力。
总以为写这些东西费不了多大力气,没想到等真正写起来时竟这般困难。
喝了一碗茶水,又歇了好一会儿感觉右手恢复了力气,呼喝一声给自己提提精气神,就走到案板前继续写。
什么富贵满堂,家宅平安,阖家安康,反正是什么好听写什么,这玩意儿又不是做文章,不需要动脑,纯属是力气活儿。
写写写,又写了一个多时辰,实在是坚持不住了,看看后面傻楞着的四个人,叹口气,要是能有个人来帮自己写一下多好。
忽听着门口似乎有声音传来,狗儿面色一喜,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