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开学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样子,姜沫沫只得放弃了。
父子两谈了将近两个小时,沈兰和姜沫沫把饭都做好了,姜沫沫来的时候带了一大块的猪肉和春菠菜,沈兰擀面,做了炸酱面。
炸酱早早的就好了,面刚擀出来,秦培松就带这个五大三粗的女人进来了。
那女人头上裹着个大红色格子的头巾,身上穿着大花棉袄子,脸蛋又哄又黑,女人没想到家里有这么多人,有些不好意思,缩了缩脚,站在那里。
秦培松扫了眼就笑着道:“沫沫来了啊,哎呦我的小孙孙们都来了啊。”说着秦培松就拉着一旁五大三粗的女人介绍道:“那天我刚回来,急哄哄就过去了,这是你小婶子,叫王春花,我们去年结婚的,你小婶子长得五大三粗的,可人特别善良。”
姜沫沫忙道:“小婶好,我叫姜沫沫,是秦天的媳妇儿,这四个都是我儿子,这个大的是我弟弟,姜耀祖。”
王春花笑着捂嘴,点头道:“嗯。”
姜沫沫见状忙道:“二叔,和你小婶洗洗手准备吃饭了!”
王春花一听忙就解下头巾,脱了外面的棉袄去厨房了,姜沫沫进去就见她接手了沈兰的擀面杖开始擀面,沈兰笑着对姜沫沫道:“你小婶老家甘肃那边的,擀面那叫一个好啊,你爸都夸好几次了。”
进来看一眼的秦培松也笑了:“春花的面做的就是好,我最爱吃她做的面了。”
王春花朝着秦培松瞪了眼,害羞的垂下头继续擀面,姜沫沫一看鸡皮疙瘩差点掉一地,感觉一个五大三粗的女人做出这样小女儿的娇态,实在是有些一言难尽啊。
尤其秦培松这胃口也够重啊。
不大一会秦向明和秦天出来了,秦向明红着眼圈儿,秦天冷着一张脸没说话,显然父子两说了什么不愉快的话题。
姜沫沫带的肉多,炸酱面量大,每人都吃了两碗朝上,还有一个就是,王春花擀的面超级棒,真是的一绝啊,姜沫沫觉得应该是力气大的缘故,面条压得特别细,劲道的很。
吃饱喝足,男人们喝茶说话,姜沫沫则对着王春花道:“小婶子,我们之前也不知道你也来了,之前让秦天送东西,也没给你带一点布料啥的,这样吧,等会,都去我家,晚饭在我家吃,我给你哪一些布料,做两身衣服。”
王春花忙摆手道:“不用不用,那啥,大嫂给我布了,我都裁剪出来都给我做好了,就是没舍得穿,再来这两天还有点冷。”
沈兰笑着对姜沫沫道:“你小婶手艺好,回头你给孩子做衣裳啥的,叫她帮你裁剪,尺寸把的可准了。”
姜沫沫惊喜的瞪大了眼睛,实在是没想到,看着五大三粗的小婶竟然这样有厉害,茶饭烧的好,还擅长做衣服。
让姜沫沫没想到的是,王春花不仅仅会这些,人还特别的聪明,学什么都快,姜沫沫开春制茶的时候,就发现这人实在是聪明,心灵手巧,制茶的也只是看了一遍,就能一步不差的全部给做好了,比姜沫沫这个熟手都做得好。
在下放乡之前,秦培松是结过婚,有个妻子的,只是不知道谁的问题,结婚七八年了,两口子一直没孩子,出事之后,两人就离婚了,这七八年以来两人也没联系过。
秦培松回来大概一个多月后,军区让他训练三个月后,重新回到部队,给一个特战团做教官。
王春花则也跟着去了部队,随军了,临走的时候,姜沫沫还挺舍不得的,小婶子其貌不扬,甚至还有些五大三粗的,可性子又好,会很多姜沫沫不善产的事情,几个月下来,几个孩子也喜欢上了这个高高壮壮的叔奶奶。
而姜沫沫和秦天,还有姜耀祖则在三月初的时候开学了。
姜沫沫是历史系的,秦天是法律系,姜耀祖是水木大学的机械系,开学后,为了让姜耀祖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姜沫沫就让他住校了,周末闲了回来一趟吃吃喝喝,洗洗衣服啥的。
而姜沫沫和秦天却没有办理入住,家就在学校对面,从学校出来,最多十五分钟,中午也来得及休息,所以两人就都没办理住宿,办的走读。
这一届的学生和姜沫沫上辈子上大学时候学生差别特别大,这个时候的学生就像是打了鸡血似的,疯狂的吸收所有的知识,各种讨论会,学习会,还有讲座,场场都爆满,姜沫沫参加了机场之后,就不再去了,偶尔去几场有名的讲座,其他时候都是在图书馆看书,要么回家看孩子。
早上起床,赵大姐的早饭就买回来了,一家子先吃早饭,按照课程表,夫妻两如果早上都有课,就让秦天骑车送姜杨去上课,中午的时候,夫妻两会有一个去接他回来。
而赵大姐大多数时间都在家里待着,做做饭,以及带丑宝,小家伙快要一岁了,最是爱玩闹的年纪,所以姜沫沫就让赵大姐专心带好丑宝,其他的事情大多数都是姜沫沫和秦天来做。
就这样一下子就到了七月份,快要放暑假的时候,姜沫沫就开始收拾屋子,家里空置的两间屋子要收拾出来,她已经邀请了爷爷奶奶还有姥姥姥爷,爸妈来京城玩一趟。
原本姜沫沫不想这样一次性把老人们都集中在一起招待,可四位老人年纪大了,姜沫沫怕越往后机会就越少了,不如趁着现在时间上还空余,他们两口子都在上学的时候,把老人全部接过来玩一趟。
七月中旬,姜沫沫彻底放假了,考完试当天就回到家,接了姜杨,就开车去接姜楠和姜榆,噢,忘了,两个孩子在三月份的时候已经改名字了,姜楠叫林楠,姜榆叫林榆,还是以前的名字。
现在两个孩子都在大院那边的一个附属小学读书,整个小学里的孩子几户都是大院里的二代三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