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魔法造就成功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middot;波特的形象——一个戴着眼镜的、精灵般的文弱小男孩,眼镜一眨一眨地冲着她诡秘地笑着。虽然一个字也没有写,但是她对这个人物早已经胸有成竹了,谁也没有想到十年后这个人物竟然成为世人皆知的小魔法师。
在爱丁堡的若干间小咖啡馆里,罗琳开始写《哈利·波特》了,当然她最经常去的咖啡馆包括尼克尔森咖啡馆(Nicolson’sCafe)和大象咖啡馆(TheElephantHouse)。据罗琳自己介绍,她之所以选择在咖啡馆中写作,是因为带小女儿出门是让小孩保持睡眠状态的最佳方式。有谣传说她的公寓没有暖气,所以她去咖啡馆写作。罗琳说那完全是荒谬的猜想,因为她不可能租住没有暖气的公寓。
007年十月,我有幸来到苏格兰爱丁堡,住在著名的皇家大道上的一所由中世纪古堡改建成的酒店式公寓中。这条大道至今仍然保留着中世纪的欧洲风貌,据说有很多建筑至今还有鬼魅出没,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灵异爱好者。白天,我游荡在这条大街上,走在鹅卵石铺成的道路上,和一个个琳琅满目的古玩店、时装店、咖啡馆擦肩而过,远处是威武雄壮的爱丁堡古堡。我想象着罗琳的脚步,和她笔下的那个小魔法师,如何在这里诞生。
爱丁堡虽然比伦敦更有情调,但是生活条件逊色很多。苏格兰的经济不如英格兰,人们收入偏低,但是消费堪比伦敦。一听可乐,在美国需要一个美元,在这里就是一个英镑,即两个美元,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罗琳在咖啡馆写作时候,据说没有钱点餐,所以时常只是点上一杯卡布奇诺,大约需要一两个英镑,然后就开始她的写作。
她每天都在那里写,不像现在的作家都用笔记本电脑写作,她是手写,然后再用老式打印机。时间一长,咖啡馆里的人开始好奇,在好奇之余还有些同情:为何一个孤零零的弱女子,每天都在这里不停地写东西,难道她以为她会成为莎士比亚吗?她穿得很朴素,看上去有些营养不良,所以人们同情之余,会为她叫上一杯卡布奇诺。
《哈利·波特》第一集写完之后,她没有钱去复印和打印手稿,只好自己用一台老式打字机将全书打印出来,形成两本厚厚的书稿。她以前从来没有出过书,所以不认识任何出版商,甚至不知道应该寄给谁,毕竟那个时候互联网没有现在这么普及。
有一位极有热心的读者,名叫布朗尼·埃文斯(BryonyEvans),读了头三章后,大加赞赏,竭力向克里斯托弗·里特文学经纪人公司推荐(ChristopherLitterLiteraryAgents),希望该经纪人能来代表罗琳和出版商洽谈。经纪人将稿件推荐给了十二家出版社,竟然无一例外,全部被拒绝!
然而罗琳没有放弃。一年之后,伦敦一家小型出版社——布隆贝利(Bloomsbury)的编辑巴利·康宁汉(BarryCu
ingham)终于同意出版,并预支一千五百英镑的稿酬。最终能够出版此书的原因,要归功于出版社主席的八岁女儿爱丽丝·牛顿(AliceNeton)。在父亲给她阅读了第一章之后,她马上迫不及待地索要第二章。
尽管出版社同意出版,编辑康宁汉劝罗琳找一份白天的工作,因为出版儿童书籍不可能赚大钱。紧接着,1997年罗琳收到来自苏格兰艺术委员会的八千英镑奖金,以鼓励她继续创作。1998年,美国举办了拍卖会,一家公司以十万五千英镑的价格拍得《哈利·波特》的美国出版权。1997年,布隆贝利出版公司只首印了一千册《哈利·波特》第一集,其中有五百册发行给各个图书馆,今天,这些首印的《哈利·波特》价格已经上涨到两万英镑上下。随着《哈利·波特》的出版,此书频频获奖,并一版再版,罗琳也接二连三推出了续集。后来的续集甚至在刚刚发行后的二十四小时之内仅仅在美国和英国就销售了上千万册。
1998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斥巨资购买了《哈利·波特》的电影改编权,为已经一夜暴富的罗琳又增加了一大笔收入。罗琳的生活也已经今非昔比,她甚至可以决定《哈利·波特》的电影导演,甚至可以要求制片公司全部启用英国演员,并全片在英国拍摄,还甚至要求可口可乐公司为片中“植入性”广告而向慈善机构捐款一千八百万美元。
罗琳是魔法的创造者,正是她心中的魔法,给她带来日后的巨大成功。她的意志、决心和周围支持她的朋友,在她体内造就了一股强大的能量,逐渐地吸引来了全世界能够帮助她走向巨大成功的因素。
罗琳语录:
失败使我的内心产生一种安全感,以前通过考试也没有的安全感。失败让我看清自己,以前我从没认识到自己是这样的。我发现,我比自己以为的,有更强的意志和决心。我还发现,我有一些比宝石更珍贵的朋友。
只有到逆境来临的那一天,你才会真正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结识的人。这种了解是真正的财富,虽然是用痛苦换来的,但是它比我以前得到的任何证书都有用。
我们不需要改变世界的魔法,我们自己的体内就有这样的力量,那就是我们一直在梦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