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敦煌曲谱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二日,大梁开平三年即长安安庆三年(909年)仲冬十一月十五日,依旧阳光明媚。在这金黄色的戈壁滩上,敦煌城就像一叶沙州飘浮在党河西岸。她在阳光的普照下,更加显得金碧辉煌!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是敦煌道上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一颗古老而又鲜艳夺目的璀璨明珠。从内地到西域经此,分南北两路,南路出阳关,北路出玉门关。所谓的《阳关三叠》(《送元二使安西》)曲谱里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凉州词》里所唱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还不正是说这敦煌城南北的阳关和玉门关?正是因为这敦煌就像一叶沙州飘浮在党河西岸的戈壁滩上,所以它也叫沙州;正因为这沙州是西域戈壁滩上“丝绸之路”里的一颗耀眼明珠,所以它又叫敦煌。她终于又迎来了更新、更明媚的一天!
就在这一天,关西节度使、镇西大将军慕容天水和镇西副使宋克金以及偏将李明朝、张天祥、王明义一行五人各自骑马奔向城南的神奇沙山——鸣沙山。
“慕容将军!”只见骑在马鞍之上缓缓而行的宋克金扬鞭指着眼前一片陡峭的山峰向慕容天水介绍道,“这就是鸣沙山,古时候又叫神沙山、沙角山。东西长有八十里,南北四十里,高有数十丈。”
“嗯!据听说这山里古迹甚多,乃是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历史名山。”
“不错!这鸣沙山北麓有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乃是一处游人必至的好地方。不仅如此,这山内还有千佛洞、藏经洞等文化圣地,保管你到了那里会留恋忘返、一饱眼福!”
“宋将军这么一说,我倒觉得有些急不可待!”慕容天水不禁笑着说道:“其实我这个人对天下的历史名胜古迹非常感兴趣,每到一处,我都恨不得把当地的悠久历史陈迹发掘一遍,方解我心头之渴。嗳!你知道我为什么叫慕容天水这个名字么?”
“不知道!”宋克金摇了摇头。
“你们知道么?”慕容天水向身旁的三位偏将问了问,但是,他们也同样摇头无语,恭等着慕容大帅的自源其说。
“其实很简单!我爱慕天下山水,所以给自己起个名字叫慕容天水。”
慕容天水此话一出,宋克金等四人不由心神领会地点头微笑起来。但是,他们谁也没有注意他所说后半句话的弦外之意。因为只有此时的慕容天水心里最明白,他真正的名字是耶无害。早在很久他就觉得这个名字好难听,但这却是家父家母依照神婆的意思才给他起了个“无害”的名字。然而,他自己有着自己的秉**好,自从他少时游观过天水这座古城的胜迹之后,他那“慕容天水”的化名便开始由源而生,一直影响到了他的后来、现在以至将来“爱好天下山水”的习性。所以直到现在,他依旧还说“我爱慕天下山水,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慕容天水。”细心听会的人一定能推测得到,“慕容天水”是后来的别名,说话者一定还有他的原名!但是,此时此刻的宋克金等四人根本就没有向细处想,他们还觉得慕容大帅的名字起得满有道理、满有诗情画意哩!
“好!好!妙哉!妙哉!”偏将李明朝禁不住连连夸赞道:“大帅真是名如其人哪!”
“嗳!我说李将军!”只见张天祥接茬说道:“我们可都是军人出身,哪来的那么多的佛家僧尼之语?还妙哉!妙哉的?”
“嗳!我说!张天祥!”其后的王明义也随即插嘴道:“子、乎、者、也、哉应该是儒家秀才常用之语吧!”
“够了!够了!”张天祥还欲说些什么,宋克金忍不住制止道:“你们三个只要碰到一起,就有争不完的问题。今日咱们可是陪慕容大帅到此来游览观光的,可不要扫大帅的兴喽!”
“哈哈哈!”慕容天水随即笑着说道:“我们是出来放松休闲的,就应该有说有笑嘛!各位今日就不必拘谨。宋将军!你说这山还有什么迷人之处?它是不是还有什么历史传说?”
闻听慕容元帅问及此事,宋克金顿时来了兴趣,急忙回答道:“大帅!我正要说及此事!关于这鸣沙山的来历,还真有一段历史!”
“噢?”慕容天水也来了兴趣,道:“你说说看?”
“俗传古代有一位大将率兵出征,兵马在此宿营。一天晚上,此处忽然狂风大作,飞砂走石,黄沙蔽天,全军因此覆没。以后这山内时常能听见鼓角之声,故有鸣沙之名。这就是鸣沙山的来历!”
“原来如此!”慕容天水不由语重心长地说:“看来,这鸣沙依旧在为死难的将士呜咽哀鸣!”
“大帅!你仔细听!”在宋克金的提醒之下,众人都开始侧耳聆听。朦胧之中,众人都隐隐约约听到了阵阵丝竹管弦的乐声。
“听见了吗?这隐约的丝竹之声就是敦煌一景。每当天气晴朗之时,山中便会有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所以称之为‘沙岭晴鸣’。登山俯瞰沙岭,但见沙丘林立,清泉荡漾。从山顶下滑的沙砾随人下坠,鸣声便不绝于耳,游人见此,兴趣会更加浓厚盎然。”
“哦!如此说来这山果然不愧为鸣沙山!”
“大帅所言即是!鸣沙山的迷人之处也正是在此。”
宋克金话音刚落,只听见偏将李明朝说道:“大帅!你看!前面就是月牙泉!”
话说之间,他们五人已走马来到月牙泉的旁边。众人勒马观望,但见此泉呈月牙形,涟漪萦回,水草丛生,清澈见底,给人一种清秀芳香的美妙的感觉。
说到这,我作为说书讲艺人又是笔者,还想给各位后世之人介绍一下这月牙泉的迷人之处和它的一段历史风俗。此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在甘肃省敦煌县城南7公里的鸣沙山北麓。泉呈月牙形,清澈幽雅,芳草绿绿,令人心清气爽。据说这月牙泉内产有铁背鱼、七星草,但可惜的是不能常见。就说这次他们五人到此游观,想必也是绝难发现这月牙泉的稀有特产。又据清朝道光年间的《敦煌县志》记载:“泉甘美,深不可测”,“四面沙龙,一泉澄澈,为飞沙所不到。”并且还说泉虽在流沙山群之中,风起沙飞,都绕泉而过,从不落入泉内。你说妙不妙?奇特不奇特?正因为这月牙泉的清秀奇妙,所以在每年的五月端阳,登沙山,观泉景,已成为当地的民间习俗,相沿至今。犹如中原内地“九九重阳节”的习俗!
为此,后世有这样一首凄美的歌曲,仿佛就是在唱着这清澈无尘的“月牙泉”和飞沙满天的“鸣沙山”:
如果苍海枯了,
还有一滴泪,
那也是为你空等的一千个轮回。
蓦然回首中,
斩不断的牵牵绊绊。
你所有的骄傲,
只能在画里飞。
大漠的落日下,
那吹箫的人是谁?
任岁月剥去红装,
无奈伤痕累累。
荒凉的古堡中,
谁在反弹着琵琶?
只等我来去匆匆,
今生的相会。
烟花烟花满天飞,
你为谁妩媚,
不过是,
醉眼看花花也醉;
流沙流沙满天飞,
谁为你憔悴,
不过是,
缘来缘散缘如水。
……
至此,咱们再书归正传。慕容天水、宋克金等五人在此赏阅了一阵这月牙泉的清秀奇特之后,便又在镇西副使宋克金的导引下向这鸣沙山的深处行去……
“宋将军!你可是我们的向导,对此山是轻车熟路,下一步你要带我们去哪?”
“大帅!你别忘了,我给你所说的千佛洞和藏经洞,到了那里,我保管你会留恋忘返、忘乎所以!”
“宋将军!你所说的那地方真有那么大的魔力?”只见身后的王明义笑着寻问道。
“百闻不如一见!我保你们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走!看了你们就知道。”话说之间,宋克金扬鞭打马加快了脚步。
很快,他们五人已走马来到那因山而凿的洞窟——莫高窟,即俗称的千佛洞。话到此处,咱们有必要介绍一下这洞窟的详细情况。因为在这里,简直就是华夏文明的历史宝藏。透过它,可以看到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上少有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结晶。说这千佛洞,在如今甘肃省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而如今的这敦煌县城与慕容天水所驻守的敦煌城却是两回事,它们一个在党河东,一个在党河西,而且它们已上下相差千余年之久。而如今的敦煌故城遗址却永远残留在党河西岸,成为历史的沉迹。
转过头来,咱们接着说这千佛洞。这千佛洞,也就是莫高窟,它被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南北长1600多米。建造年代据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莫高窟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唐武则天时,已有窟室千余龛。现在尚保存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壁画和塑像的洞窟四百九十二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二千四百十五身,唐、宋木构建筑五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性艺术宝库。其形制有禅窟与中心柱式、方形佛殿式和覆斗式。窟外原有殿宇,并有木构走廊与栈道相连。窟最大者高40余米,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盈尺。其塑像均为泥质彩塑,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三身,多则十一身。最大者33米,小者10厘米。其塑像多以夸张的色彩表现人物性格,神态千姿百态、各不一样。其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等题材和装饰图案。其中最古老的地图《五台山图》大有40多平方米。从一花一叶、神、佛,到表现当时当地历史人物活动的《张议潮夫妇出行图》,构图精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这洞窟内更是金碧辉煌,绚丽夺目。画面如按两米高排列,可构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另外还有说是光绪二十六年。)发现藏经洞后,窟内历史文物和艺术品遭到帝国主义分子的严重破坏,盗窃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小兔崽子!应该问他们讨还回来!在中国的地面上,岂能让你们横行霸道?睡狮还没醒么?
1943年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以后,对洞窟进行了修复、保管和研究工作。解放后又改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对洞窟又进行了全面维修。在这洞窟之东有泉水,汇成清流,树木成荫,无异于沙漠绿洲,别具一般!
这可以说是鸣沙山的东千佛洞。在这敦煌莫高窟的组成部分之中,还有西千佛洞。它开凿在党河崖壁的北侧,自西向东排列,距河底20余米,窟顶是平坦的戈壁滩。现存洞窟十九个,始建于北朝晚期,隋、唐、五代、宋初和西夏续加兴修。所存壁画、塑像与莫高窟属同一系统,具有同等的艺术、欣赏价值,是敦煌石窟艺术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
再说说这藏经洞,它乃是敦煌莫高窟的第十七洞。是开凿在第十六窟甬道壁上的一个小洞,门仅高出地面1米,长宽2.5~2.7米,近正方形,高3米,顶作覆斗形,空间19立方米。其北壁上绘有枝叶交接的菩提树两棵,东树悬净水瓶,侧立比丘尼,双手奉持团扇;西树挂一个挎袋,侧立侍女,作男装。其下有长方形禅床式低坛,上塑高僧洪巧坐像。西壁上嵌石碑一通,即洪巧告身敕牒碑,好像未完工即被封闭。据洞内遗书记载,最晚纪年是北宋至道年间,不见西夏文卷子。在第十六窟的甬道两壁绘有宋代菩萨行列,以此推断,这可能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人征服敦煌的战争中,莫高窟僧人准备逃难时所封,后未回归,竟因此幽闭达九百年之久。应该让昔日的《敦煌》电视剧重见天日!再去去看看渐渐陈尘、渐渐被世人遗忘的历史天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第十六窟甬道清除淤沙时才开始偶然发现这一满贮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的石室,文物共五千余件。除有汉文写本之外,还有藏文、梵文、去卢文、粟特文、古和阗文、回鹘文等各种民族文字的写文约占六分之一,并有绢本绘画、刺绣等美术品数百件。写本中除有大量的佛经、道经和儒家经典之外,还有史籍、诗赋、小说、民间文学、地志、户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包括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即晋至宋)近十个朝代的文物图书,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注意。此后,研究敦煌艺术的人逐渐增多,并形成了一门敦煌学。
说到此处,咱们再书归正传。当然,此时此境在游瞻观光这千佛洞的慕容天水等一行五人,他们远远看不到上文所述的那么详情细致,他们所观阅到的还只是洞窟甬道壁上的一些绘画。更何况,他们现在所看到的千佛洞还只是在唐末之际的形状,还远没有上文所述后世千佛洞所具有的宏大规模。但在那当时,千佛洞也早已初具规模而且闻名遐迩。不然,这将帅五人怎么对此那么心向神往呢?
此时此刻,慕容天水等五人移步在石窟之内,昂头仔细观赏着壁画之上千姿百态的舞蹈动作,他们仿佛已进入遥远的历史年代。然而,他们五人虽然同时具有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但是他们各自的内心遐想却因人而异。尤其是这慕容天水,他有过目不忘以及“万象神功”的本领,他自然有超凡脱俗的模仿力和想像力。他看到这石窟壁画之上的各种舞蹈动作,他不仅想像到了当时年代人们的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而且更令人难以想像的是,他早已利用万象神功铭记下了这些舞蹈的一举一动,充分融化在了他的各门剑法以及拳法、掌法、步法和身法之中,不知不觉又已是功力大增!所谓“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微妙之中多神奇也,只是常人不可见矣。有道是“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相连即文章”,相信这位慕容天水久已深知其道矣!
要说这鸣沙山石窟壁画的舞蹈动作为什么会给人留下这么多丰富的想像?我作为说书讲艺者还想给各位略加介绍一下。舞谱在中国的应用很早,它就是关于舞蹈的书面记录。在敦煌石窟中,后人就发现过晚唐、五代的舞谱残卷,用“据”、“摇”、“送”、“舞”等词汇记录了当时的舞蹈动作。据说这还是中国最早的舞谱。当然,这些舞谱虽然残缺,但壁画里的各种人物、动作却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切表现得竟是淋漓尽致、发人深思!
就在慕容天水等五人在石窟之内尽情地欣赏着这千姿百态的彩塑和壁画之际,他们五人几乎同时听到了一阵悠扬婉转的琴歌。
“这声音好熟悉!好象在哪里听过!”慕容天水心中暗忖着:“哦!想起来了,在送走王兆元将军的前一天,在城中的‘沙州酒楼’之上,一位抚琴女子唱的正是这首真切而感人肺腑的歌曲!”
“各位将军!快随我到洞外一观!”说完,慕容天水一步当先,迈步走向洞外。后面的宋克金等四人见状,心下明白,便紧随而去。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聆听着这深幽、含蓄、迷人的歌谣,寻觅着那情意绵绵、真切感人的琴声,慕容天水等五人仿佛已随着这首鸣沙山山边传出的幽雅琴歌飞向了阳关方向……
阳关,丝绸之路的南路关卡,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神秘地方。一提到这“阳关”两字,怎能不令人浮想翩翩?
尤其是在唐代,“阳关”两字已成为含义至深的一词,因为它特别富有诗意画情而倍受诗人们的青睐。自唐代著名诗人、江湖号称“诗佛”王维的一首《送元二使安西》问世之后,依据这首名诗的韵律谱写而成的琴歌也就随之产生。但是,这首琴曲诗歌又被冠以什么美名呢?在当时的演唱中,曾将其中个别诗句反复吟咏三遍,而诗中又有“阳关”之词,故名《阳关三叠》。后来这首乐曲被分为三段,每段都是以王维的诗词开始,在此基础上,琴歌每遍之后又增加一段长短句词,更引深渲染了一段又一段、一叠又一叠的忧伤、惜别和等待的感情,遂成为名副其实、流传千古的《阳关三叠》。当然,也有很多人称这首琴歌为《渭城曲》、《阳关曲》。
在唐代,这首歌曲曾经广泛流传,十分有名。有很多著名诗人都在诗中谈及到此曲,如李商隐曾说:“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白居易也曾说:“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所以,《阳关三叠》是一首非常感人的琴歌作品,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中艺术价值较高的一首。它真实而集中地表现了在当时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别恨离愁这一主题,而同时这一主题又是不受年代、地点所限的一种人类普遍感情,从而得到各地各代人们的真心喜爱。又加之这首作品的诗句含义极其深沉、精彩,曲调情意绵绵、真切感人;而且诗词和音乐交相辉映,珠联璧(壁)合,更使得这首作品听来让人回味无穷,传唱不绝,经久不衰!
这是阳关在诗词歌赋方面的无限魅力。那么有关它的历史和地理情况又是怎样呢?嗳!在这里咱们有必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各位能对这阳关有一个更准确、更详细的认识,更好地认识这敦煌的周边情况。
说起这阳关,如今在甘肃省敦煌县城西70公里的古董滩上。不过各位还应明白一点,在这前文已有介绍,就是如今的这敦煌县城与敦煌故城却是两地分离,一个在党河东,一个在党河西。而慕容天水所驻守的敦煌城在如今来说却是党河西岸的敦煌故城遗址,也就是沙州故城遗址。它如今在甘肃省敦煌县城西的党河西岸,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从内地到西域经此,分南北两路,南路出阳关,北路出玉门关。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718米,南北长1132米,南、北、西三面仍有断续残垣,西北角尚有城墩,高出城墙一倍。城内南部有白马塔,为后秦所建。相传高僧鸠摩罗什东来传经,曾瘗白马于此,后建塔用以纪念。这塔有九层,高约12米。刻石有“道光乙巳桐月白文彩等重修”等字。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设置敦煌郡。李暠于西凉庚子元年(公元400年)在此建都,永建二年(421年)北凉沮渠蒙逊率众二万,三面起堤,以党水灌城,西凉国亡。唐武德二年(619年)在此置州,因南有鸣沙山而称敦煌为“沙州”。宋景佑初年地入西夏,元明之际又在此设置州、卫。清常钧《敦煌杂钞》卷二沙州卫条云:“沙州之西,本有故城,即汉敦煌郡治,经党水北冲,圮其东面。清雍正三年故城东另筑卫城。”即现在的敦煌县城。
据此来看,这阳关虽在敦煌县城西70公里的古董滩上,但它相距敦煌故城却并非如此之远。但是这对依旧盘旋在鸣沙山边的慕容天水等五人来说也只能聆听着美妙的琴歌去向往着那古董滩上的小阳关。然而,这丝绸南路上的小阳关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它所处在的沙滩又为什么叫做古董滩?
接下来我再给各位略加介绍,你便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对这阳关似如了如指掌。这阳关,因它居玉门关之南而得名。古代中外陆路交通的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唐代诗人王维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佳句,这足以说明阳关是一个古老而又人人称道的“名门正关”。它所位于的沙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王铢钱、石磨、陶片等,故名古董滩。在这古城关东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北面墩墩山上有一汉代烽火燧,保存完好。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走向的深沟,长20多米,沟中泉水涓涓,甚是甘洌。在沟的两岸有汉墓多座。据《史记?大宛传》称,“阳关在县西六里”。近人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书云“古阳关有西寿昌城之说,在古董滩。”但根据清《甘肃新通志》则认为阳关是红山口。清道光《敦煌县志》卷一图考《两关遗迹图》标红山口即阳关。《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两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来的阳关,适为山水经过之地,无人管理,再加风沙侵削,致城垣堙没。出红山口西南行,可达楼兰、若羌、且末等地。
阳关,阳关,西方遥远的“夕阳关”,正是这个样子。慕容天水等五人遥远的思絮终于从远方的阳关和古老的诗篇里又重新回到这鸣山沙边轻轻飘来的那真切、感人、优美、情意绵绵的《阳关曲》里。
“这曲子我曾经听过,而且这位弹琴女子我也好像在哪里见过!”
“慕容将军真是好记性!”只见站在一旁的宋克金微笑着冲慕容天水说道:“在送走王兆元将军的那一天,在东城门外见到的飞马之上的彩衣女子,就是她!”
“是她!……”慕容天水昂望着高处临风抚琴而歌的女子,心中是一阵返思,他果然想到的的确确有这回事。如今回想起来,仿佛已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朦胧,但毕竟此时又近在眼前。当时,他却觉得那女子倒像一个英姿飒爽的烈性女子;而宋克金却说她是位大家闺秀,而且文武双全,并有意要给他从中作合。但是,他根本没把这当回事,他哪还有闲心去顾及这些儿女么情?
然而,在今日看来,她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才女。难怪宋将军竟说她是“大家闺秀,文武双全”。你瞧她,身披红罗随风摆,身姿卓卓绽情怀。弯弯的柳叶眉,明亮的桃花眼,红红的嘴唇,白白的伶牙,这女人长得,那真是美若天仙、赛比西施,高鼻梁、大眼睛、樱桃红嘴一点点!“嘎喳一声脆,紫不灵丁!胎!”简直是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轮月、一朵云、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你再听她的琴声,她的歌喉,简直是玉润珠圆、字正词清,声声都是那么清脆含情,那么真切逸人,那么令人心荡神迷。所谓“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她真是一位“美若西施,胜似熙凤”的风辣才女!但是,她在更多人的眼里看来依然是位身姿曲折流缓、楚楚动人、妙不可言的风流倩女!然而,令慕容天水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一出子戏恰恰是宋克金的巧妙按排!
“英雄难过美人关,美女如花隔云端。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宋克金不禁远望着那位抚琴女子大发感叹。
“哈哈哈!”慕容天水不禁笑道:“宋将军是已有家室的人,难道你曾经遭此磨难?”
宋克金闻听,却说道:“我非英雄,我的爱情故事平淡无奇!何谈磨难?嗳!慕容将军!”宋克金话峰一转,又道:“这女子不但会弹琴歌唱,什么诗词歌赋、天文地理样样精通,并且她还擅长马术和剑术,是位名副其实的才女!文武双全,大家闺秀!将军想不想知道她是谁?”
“她是谁倒无关紧要,能在这鸣沙山边听到这首琴歌,便不虚此行。”
“哈哈哈!将军此言差矣!”宋克金不以为然道:“所谓‘英雄爱美人,美人爱英雄’,这回应该是‘将军爱才女,才女爱将军’。‘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嘛!”
“那你说我是爱这位才女喽?”慕容天水不禁向宋克金反问道。
“有这个可能!感情在于交流,可爱在于发现。我想你还没有真正了解她!一旦你了解了她,你必然会怦然心动。”
“嗬!”慕容天水不由用异样的目光上下打量着宋克金,半开玩笑地说道:“我觉得你越来越不像个粗人,我看你倒是个很细心的人。你们说是不是?”
闻听慕容将军的相问,偏将李明朝、张天祥、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