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千古奇英最新章节!

    呜呼!自唐失其政,天下乘时,黥髡盗贩,兖冕峨巍。吴暨南唐,(吴王杨行密,合肥人,字化源。初为盗,后应募为州兵,迁队长。使出戍,因起兵为乱,据庐出。唐昭宗时封吴王,悉有淮南、江东之地。南唐李升,徐州人,字正伦。少孤,流寓濠、泗间。杨行密奇其貌,养以为子。杨氏诸子不能容,乃冒姓徐,名知诰,仁吴,累官参知政事,出镇金陵,受吴禅称帝,为南唐(938~975年)开国之主,为南唐烈祖,938~943年在位。在后文“117、神秘的世界”一章节里有“五代十国的帝王年代详细列表”,可以参阅,以资对照。)奸豪窃攘。蜀险而富,汉险而贫,(前蜀王王建,舞阳人,字光图。少无赖,后从军。黄巢起兵叛乱,王建奔蜀,为田令孜养子。令孜败,走成都依陈敬宣。建攻陷成都,杀令孜、敬宣,据有两川。及梁灭唐,遂自立为蜀帝。后蜀孟知祥,龙冈人,字保胤。后唐明宗李亶崩,称帝。南汉王刘隐,上蔡人。代父为刺史,平单纪有功,天佑初为清海军节度使,开平中累封南海王。卒谥襄。弟龚称帝,追尊襄帝。北汉王刘文,后汉高祖刘暠?刘知(智)远的同母弟,初名崇。少无赖,与后周太祖郭威不协,改名文。于后周广顺初年,遂称帝,是为北汉。真是乱七八糟!到处有人称王称帝!连混世魔王都冒出来了!)贫能自强,富者先亡。闽陋荆蹙,楚开蛮服。(闽王王审知,固始人,字信通。为人壮貌雄伟,隆准方口。代兄为武威军节度使,封琅邪王。唐亡,梁太祖封之为闽王。后子磷称帝,追亲尊为太祖。荆南王高季兴,硖石人,字贻孙。少好武,有胆气。梁开平中累功拜荆南节度使。唐庄宗李存勖入洛,季兴来朝,封南平王,故荆南王亦称南王。楚王马殷,鄢陵人,字霸图。唐僖宗时为裨将,昭宗时代刘建峰为帅。梁太祖即位,遣使修贡,拜天策上将军,封楚王。)剥剽弗堪,吴越其尤。(吴越王钱镠,临安人,字具美。唐僖宗时,黄巢兵乱,镠率乡兵破走之。以执董昌功,昭宗拜之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拥兵两浙,旋封越王,又封吴王。唐亡,受梁太祖之封,称吴越国王。)牢牲视人,岭延遭刘。百年之间,并起争雄,山川亦绝,风气不通。语曰:清风兴,群阴伏;日月出,爝火熄。故真人作而天下同。作《十国世家》。

    呜呼!自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后世鉴古矫失,始郡县天下。而自秦、汉以来,为国孰与三代长短?及其亡也,未始不分,至或无地以自存焉。盖得其要,则虽万国而治,失其所守,则虽一天下不能以容,岂非一本于道德哉!唐之盛时,虽名天下为十道,(十道即指关内、河东、河南、河北、山南、淮南、东南、陇右、剑南、岭南。)而其势未分。既其衰也,置军节度,号为方镇,镇之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其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土地为其世有,干戈起而相侵,天下之势,自兹而分。然唐自中世多故矣,其兴衰救难,常倚镇兵扶持,而侵凌乱亡,亦终以此。岂其利害之理然欤?自僖、昭以来,日益割裂。梁初,天下别为十一,南有吴、浙、荆、湖、闽、汉,西有岐、蜀,北有燕、晋,而朱氏所有七十八州以为梁。庄宗初起并、代,取幽、沧,(代,代州,今山西代县。幽,幽州,今直隶大兴县。沧,沧州,今直隶沧县。)有州三十五,其后又取梁魏、博等十有六州,合五十一州以灭梁。岐王(即李茂贞。)称臣,又得其州七。同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年号。)破蜀,已而复失,惟得秦、凤、阶、成四州,(秦今甘肃天水县,凤今陕西凤县,阶今甘肃武都县,成今甘肃成县。)而营、平(营州今直隶朝阳县治,平州在今奉天境,沈阳被日本侵占时改称奉天。)二州陷于契丹,其增置之州一,合一百二十三州以为唐。石氏入立,献十有六州于契丹,而得蜀金州,(十六州即指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蔚、云、应、寰、朔。金州,今甘肃金县。瀛今直隶河间县,莫今直隶肃宁县。)又增置之州一,合一百九州以为晋。刘氏之初,秦、凤、阶、成复入蜀,隐帝时增置之州一,合一百六州以为汉。郭氏代汉,十州入于(北汉王)刘文,(后周)世宗(柴荣)取秦、凤、阶、成、瀛及淮南十四州,又增置之州五而废者三,合一百一十八州以为周。宋兴因之。此中国之大略也。其余外属者,强弱相并,不常其得失。至于周末,闽已先亡,而在者七国。自江以下二十一州为南唐,自剑以南及山南西道四十六州为蜀,自湖南北十州为楚,自浙东西十三州为吴越,自岭南北四十七州为南汉,自太原以北十州为东汉,而荆、归、峡三州为南平。合中国所有,二百六十八州,而军不在焉。唐之封疆远矣,前史备载,而羁縻寄治虚名之州在其间。五代乱世,文字不全,而时有废省,又或陷于夷狄,不可考究其详。其可见者,具之如谱。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从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李克用以平黄巢功封晋王。)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指朱全忠。)吾仇也;燕王(指刘守光)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契丹耶律阿保机帅众入寇,晋王与之连和,约为兄弟,既归,而背盟附于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守光父仁恭。周德威伐燕,守光曰:“俟晋王至,听命。”晋王至,而擒之。)函梁君臣之首,(晋兵入梁,梁主朱友贞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之,卿可断吾首。”麟遂泣弑梁主,因自杀。函,用木匣盛其首也。)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歇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呜呼!天下之恶梁久矣!自后唐以来,皆以为伪也。至予论次五代,独不伪梁,而议者或讥予大失《春秋》之旨,以谓:“梁负大恶,当加诛绝,而反进之,是奖篡也,非《春秋》之志也。”予应之曰:“是《春秋》之志尔。鲁桓公弑隐公而自立者,(桓公名轨。公子恽既弑隐公,遂自立。)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鲁宣公,文公庶子,名倭。私事襄仲,襄仲请于齐惠公,杀文公嫡子恶及视。)郑厉公逐世子忽而自立者,(厉公,庄公次子,名突。母为宋雍氏女,雍氏有宠于宋,故宋执祭仲使逐公子忽而立公。)卫公孙剽逐其君杆而自立者,(剽,穆公孙,字子叔。孙林父、宁殖既逐献公杆,遂立剽,是为殇公。)圣人于《春秋》,皆不绝其为君。此予所以不伪梁者,用《春秋》之法也。”“然则《春秋》亦奖篡乎?”曰:“惟不绝四者之为君,于此见《春秋》之意也。圣人之于《春秋》,用意深,故能劝戒切,为言信,然后善恶明。夫欲著其罪于后,在乎不没其实。其实尝为君矣,书其为君。其实篡也,书其篡。各传其实,而使后世信之,则四君之罪,不可得而掩尔。使为君者不得掩其恶,然后人知恶名不可逃,则为恶者庶乎其息矣。是谓用意深而劝戒切,为言信而善恶明也。桀、纣不待贬其王,而万世所共恶者也。《春秋》于大恶之君不诛绝之者,不害其褒善贬恶之旨也,惟不没其实以著其罪,而信乎后世,与其为君而不得掩其恶,以息人之为恶。能知《春秋》之此意,然后知予不伪梁之旨也。”

    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不从而知也。

    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而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多矣,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岂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与?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与?孔子以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岂虚言也哉!

    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常有其人而不得见也。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疑之,不许其宿。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长恸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或为之弹指,或为之泣下。开封尹(发yin音,not yi一,伊)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者。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也。(瀛州,郡名,今直隶河间县即旧时州治。景城,即今直隶沧县。)事刘守光为参军,守光败,去事宦者张承业。承业监河东军,以为巡官,以其巡官,以其文学荐之晋王,为河东节度掌书记。庄宗即位,拜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

    道为人能自刻苦俭约。当晋与梁夹河而军,道居军中,为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刍而已。所得俸禄,与仆厮同器饮食,意恬如也。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却不能却,置之别室,访其主而还之。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周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耕。其人后来愧谢,道殊不以为德。服除,复召为翰林学士。行至汴州,遇赵在礼作乱,(赵在礼,涿州人,字干臣。唐庄宗时为指挥使,将魏兵戍瓦桥关。军士皇甫晖作乱,推在礼,在礼遂反。)明宗(李亶)自魏拥兵还,犯京师。孔循(初冒朱姓,又冒赵姓,名殷衡。梁太祖以为副使,与蒋玄晖等共与弑昭宗之谋。入梁,遂改姓名。为人柔佞而险猾。)劝道少留以待,道曰:“吾奉诏赴阙,岂可自留!”遂趋至京师。

    庄宗遇弑,明宗即位,雅知道所为,问安重诲(应州人。少事明宗,甚见亲信。后以威福自出,怨望者众,被谗死。)曰:“先帝时冯道何在?”重诲曰:“为学士也。”明宗曰:“吾素知之,此真吾宰相也。”拜道端明殿学士,迁兵部侍郎。岁余,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实际就是宰相。)。

    天成、长兴(均为唐明宗年号。)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过井陉(山名,在井陉县东北,其险为河北、河东关要。)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御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情之常也。”明宗问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因诵文士聂夷中(唐时人,字坦之。擢进士,工诗,其田家诗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祟新谷。医得眼前疮,割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田家诗》,其言近而易晓。明宗顾左右录其诗,常以自诵。水运军将于临河(在今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古朔方城西北南河、北河之间。)县得一玉杯,有文曰“传国宝万岁杯”,明宗甚爱之,以示道,道曰:“此前世有形之宝尔,王者固有无形之宝也。”明宗问之,道曰:“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故曰:‘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明宗武君,不晓其言,道已去,召侍臣讲说其义,嘉纳之。

    道相明宗十余年,明宗崩,相愍帝。潞王反于凤翔,愍帝出奔卫州,(今河南汲县。)道率百官迎潞王以入,是为废帝,遂相之。废帝即位时,愍帝犹在卫州,后三日,愍帝始遇弑崩。已而废帝出道为同州节度使,逾年,拜司空。晋灭唐,道又事晋,晋高祖拜道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高祖崩,道相出帝,加太尉,封燕国公,罢为匡国军节度使,徙镇威胜。契丹灭晋,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京师。(耶律德光,字德谨,小字尧骨。助晋高祖石敬瑭破唐兵,后晋割燕云十六州与之。敬瑭子出帝石重贵背约,大举南伐,灭后晋,改国号曰辽,庙号太宗。)德光责道事晋无状,道不能对。又问曰:“何以来朝?”对曰:“无城无兵,安敢不来。”德光诮之曰:“尔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德光喜,以道为太傅。德光北归,从至常山。汉高祖立,乃归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道又事周,周太祖(郭威)拜道太师,兼中书令。

    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旧德自处。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周兵反,犯京师,隐帝已崩,太祖谓汉大臣必行推戴,及见道,道殊无意。太祖素不拜道,因不得已拜之,道受之如平时,太祖意少沮,知汉未可代,遂阳立湘阴公斌为汉嗣,遣道迎斌于徐州。斌未至,太祖将兵北至澶州,拥兵而返,遂代汉。议者谓道能沮太祖之谋而缓之,终不以晋、汉之亡责道也。然道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

    当是时天下大乱,戎夷交侵,生民之命急于倒悬,道方自号“长乐老”,著书数百言,陈已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阶勋官爵以为荣。自谓:“孝于家,忠于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孙。时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老而自乐,何乐如之?”盖其自述如此。

    道前事九君,未尝谏诤。世宗(柴荣,郭威和皇后柴氏之侄)初即位,刘文(即刘旻,后汉刘知远同母之弟,初名崇。少无赖,与郭威不协,改名文。于周广顺初,遂称帝,是为北汉。)攻上党,世宗曰:“刘文少我,谓我新立而国有大丧,心不能出兵以战。且善用兵者,出其不意,吾当自将击之。”道乃切谏,以为不可,世宗曰:“吾见唐太宗平定天下,敌无大小皆亲征。”道曰:“陛下未可比唐太宗。”世宗曰:“刘文乌合之众,若遇我师,如山压卵。”道曰:“陛下乍得山定否?”世宗怒,起去,卒自将击文,果败文于高平。(今山西高平县。)世宗攻淮南,定三关,(指瓦桥关、益津关、草桥关也。)威武之振自高平始。其击文也,鄙道不以从行,以为太祖山陵使。葬毕而道卒,年七十三,谥曰文懿,追封瀛王。

    道既卒,时人皆共称叹,以谓与孔子同寿,其喜为之称誉盖如此。

    周太祖崩,文闻之喜,遣使乞兵于契丹。契丹遣杨衮(yánggǔn,契丹大将,与北宋杨家无关。也不知道五百年前是不是一家。)将铁马万骑及奚(奚,种族名,所居在今热河之承德、栾平、丰宁、平泉诸县地。)诸部兵五六万人号称十万以助文。文以张元徽(武安人。为先锋都指挥使,为周兵所杀。)为先锋,自将骑兵三万攻潞州。(今山西长治县即州治。)潞州李筠(太原人。善骑射,宋受周禅,筠拒命,兵败,赴火死。)遣穆令钧以步骑三千拒元徽于太平驿,(在今山西汾城县地。)元徵击败之,遂围潞州。

    是时世宗新即位,以谓文幸周有大丧,而天子新立,必不能出兵,宜自将以击其不意。自宰相冯道等多言不可,世宗意甚锐。显德元年(954年)三月亲征,甲午,战于高平,李重进、(沧州人。从世宗征淮南有功,历卢、寿等州招讨使。吴人以重进色黔,号“黑大王”。宋太祖立,怀异志,兵败,**死。)白重赞(楼烦人。少从军,有武勇。从世宗征刘文,又征太原,击走契丹兵,累迁彰义军节度使。宋开宝初,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卒。)将左(西路),樊爱能、何徽将右(东路),向训、史彦超(史彦超,云州人。为人勇悍骁捷,以战守功,累拜感德军节度使。)居中军,张永德(阳曲人,字抱一。事后周,官至忠孝军节度使。入宋,累迁彰德军节度使,知天雄军。)以禁兵卫跸。文亦列为三阵,张元徽居东偏,杨衮居西偏,文居其中。衮望周师谓文曰:“劲敌也,未可轻动!”文奋髯曰:“时不可失,无妄言!”衮怒而去。文号令东偏先进,王得中(上党人。官枢密直学士。)文与周师战失利,遣得中乞师于辽,还道代州,桑遗送得中于周。世宗问契丹兵何时至,得中不肯言,愿杀身以保家国。寻为世宗所杀。叩马谏曰:“南风甚急,非北军之利也,宜少待之。”文怒曰:“老措大,毋妄沮吾军!”即麾元徽,元徽击周右军,兵始交,爱能、徽退走,其骑军乱,步卒数千弃甲叛降元徽,呼万岁声振山谷。世宗大骇,躬督战士,士皆奋命争先,而风势愈盛,文自麾帜收军,军不可遏,文遂败。日暮,文收兵余万人沮涧而止。

    是时,周之后军,刘词(元城人,字好谦。少以勇悍知名,常被甲枕戈而卧。)将之,在后未至,而世宗锐于速战,战已胜,词军继至,因乘胜追之,文又大败,辎重器甲、乘舆服御物皆为周师所获。文独乘契丹黄骝,自雕窠岭间道驰去,夜失道山谷间,得村民为乡导,误趋平阳,(即今山西县。)得他道以归,而张元徽战殁于阵。杨衮怒文,按兵西偏不战,故独全军而返。文归,为黄骝治厩,饰以金银,食以三品料,号“自在将军。”(呵!这匹马将军,为刘文逃得一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官居三品,让它官居一品又有何妨?)

    呜呼!呜呼!五代十国之乱世于此可见一斑。所谓的天子、王侯、将相,有几人可得安宁?天下之乱,乱不可收,雄群层出叠入,交相竟逐,“说英雄,谁是英雄?”究竟谁主沉浮?“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浪淘沙,汰弱留强,试看胜者为王。

    在这样一个天下,一个江湖,一个官场之中,似乎在狼狈逃窜一般的阿里耶库尔和耶无害又怎会有什么好结果呢?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得不承认,时代造就人同时也可以毁灭人。但是要想逃脱这世俗的尘网与樊笼,也并非是所说的什么“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沙漠行舟,进退两难。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鸡肋口令,你说咋办?”关键就是要看看你有没有强大的耐心和超越的能力。至于这两位同坐一匹白马之上穿行于万里大漠之间的“逃亡者”,各自会落得怎样的命运和结局,相信不久以后,我们便会看到一切。这也许正是在锻炼我们自己的耐力和越脱能力。

    罗布泊一带,契丹大军已扫荡无余,正在挥戈向西北行进。在这一路之上,我们又会看到哪些境状呢?侠客们行走的路线,于此可见。

    土峪沟千佛洞:在新疆鄯善县城西约40公里。其开创年代,最早的洞窟似在晋设高昌郡以前。有洞窟近百,但已大部分坍毁,部分洞窟尚残存壁画。可分东、西两区:东区第四号窟,窟顶正中绘有莲花,四周绘条幅,条幅中绘佛立像。穹庐顶外四隅绘千佛,左、右、后三壁壁画分上、中、下三层:上层绘千佛;中层绘佛本故事,图上有汉文题记;西区第二、第三、第四三窟,亦有简单壁画,题材与甚窟略同,惟佛像下座为胡床,为其他窟所未见。

    耶特克孜古墓群:在新疆鄯善县连木沁区穷苦力乡。为高昌至唐代的墓葬遗址。墓区有砾石排砌的界线,划成一组一组的坟院。墓顶及墓边上堆放有砾石。与吐鲁番高昌故城、交河故城附近的墓葬相同。

    吐鲁番,突厥语的意思是“富庶丰饶之地”,在哈密(蜜)市正西方,天山山脉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这片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包含了西域风物的全部经典。

    这里既有干燥寂静的沙漠,也有飘香的果园、茂密的森林和草场;既有炎炎的火焰山,也有清洌的天山白雪;这里有星罗棋布的古城、烽燧、石窟寺群、远古岩画、神秘墓葬,在荒烟、蔓草、遗忘中湮灭的丝绸古道,以及众多的化石山、硅化木群;还有歌载舞的人们、飘香的葡萄美酒、古朴的村庄,望不到边的葡萄园,以及清真寺弯弯新月下的人们别样的生活。

    这里还是野生动物与植物的乐园,戈壁滩上奔跑的羚羊、野骆驼,雪线上盛放的雪莲花,处处美不胜收……

    鲁克沁古墓地:在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北。在东西5公里、南北近2公里的范围内,均见墓葬分布。每座墓葬墓室上部都有高大封土,最高2~3米,封土丘前部见墓道。每一家族墓地,周围以砾石围出“甲”字形,成一组墓茔。茔地内,则按祖辈次序以次入葬。系高昌王国至唐代的墓葬遗存。1978年曾进行发掘,出土多量文物及汉文墓志,表明系高昌王国柳中县及唐西州田地县居民的墓地。文物风格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物相同。是研究吐鲁番地区历史的珍贵资料。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在新疆吐鲁番市东北约50公里处。现存六十四窟。其特点为有些窟采取了开凿石崖与土坯砌建并用的建筑形式,为银山以西各窟所未见。以横顶直洞为主,亦有中柱式洞、方形双套洞和圆顶方形洞。壁画大部分已经残毁,残存部分内容以大立佛为主,有西方净土变、文殊等,颜色仍鲜艳如新。第三十九号窟中的各国王子举哀图,从他们的头饰的面容可看出他们具有西域各种民族的特征。在第三十七号窟的北墙上绘有菩萨的立像,穿大红衣服,佩绿色璎珞,显然是西域人的相貌特征。在其他窟也可以看到回鹘和蒙古供养人的形象。此外,在壁画上的佛像、僧侣和供养人像旁,大多有用汉文、回鹘文双行并写的榜书,可以看出高昌回鹘时期佛教信仰情况及当时回鹘民族与汉族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洞窟创建于南北朝时期,迄于元代。是古代高昌地区保存最好、内容最丰富的一处石窟。

    位于吐鲁番以东略偏北的火焰山峡谷木头沟中,距市区约48公里,唐代名“宁戎窟”。现已编号石窟77个,其中尚存残余壁画有40余幅,壁画总面积约1200余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洞窟最多,而建筑形式多样,壁画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石窟群。

    该石窟群中最早的洞窟,约为鞠氏高昌时期所建,后又历经唐代至元代,直到13世纪,这里一直为吐鲁番地区佛教圣地,而最繁盛时,当为西州回鹘时期,当时此处为回鹘国王的王家寺院,现存洞窟多为当时扩建或改建。

    第33窟后壁残存的“弟子举哀图”和“比丘举哀图”,表现出了人物内心的感情,形象生动,富有个性,为难得的艺术佳品。第16窟中“伎乐图”中古代乐器“小忽雷”的形象以及第17窟中“地狱变”的壁画,均为目前中国佛窟中所罕见。1982年,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孜克里千佛洞,经历了形成--繁荣--衰落的过程,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在民教冲突中遭到毁坏,壁画人物的眼晴全部被挖掉,加上本世纪初遭俄、德、英、日等列强的盗劫破坏,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更是雪上加霜,面目全非。虽遭严重破坏,但劫余的佛座精致,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颜色鲜艳夺目。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仍不失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胜金口千佛洞:在新疆吐鲁番市东北约40公里。为唐至元年间的佛寺遗址。共有四处:两处在山腰,两处在山麓。计有洞窟十个,为土坯砌筑,窟内间有壁画。窟顶绘有卷云纹配成的莲花、枯木寒鸦图和葡萄满枝、垂柳成荫及千佛像等。大多有回鹘文题记。其中一窟,壁上有回鹘文写经。此外,在山麓的院落中有大殿和寮房,在此曾发现婆罗米字母的文书、梵文和汉文佛经以及唐“开元通宝”钱币。

    火焰山,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中部。东西长达10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海拔500米,最高峰在胜金口附近,海拔851米。胜金口峡谷,层峦迭嶂,悬岩如削,形势险要。高昌王国至唐,称此为新兴谷,设关戍守,为进入高昌城的一处隘口。由于山石风化,形状怪异,人行其中,俨然进入童话世界。《西游记》中写孙悟空过火焰山、斗铁扇公主的故事,即以此为背景。火焰山是由于地壳横向褶皱运动而形成一系列的背斜构造。出露的地层以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砂砾岩层和红色泥岩为主。夏日阳光照射在山势曲折的红色山岩上,红光闪烁,云烟缭绕,犹如烈焰飞腾。唐诗岑参描写有“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之句。川谷中林荫蔽日,田园苍翠,犹如一条条蜿蜒曲折的绿色玉带镶饰在火焰山中。虽说此地为火焰山,但她却盛产葡萄瓜果,“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非常好吃!”这里是吐鲁番盆地内最为富庶的地区。自古及今,“吐鲁番的葡萄”久已世界闻名。在这火焰山西段的一个沟谷,著名的“葡萄沟”便醉卧于此。这里水渠纵横交错,树木茂密,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为避暑胜地。此沟盛产葡萄,以无核白葡萄最为著名。据说唐诗“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便是由“吐鲁番的葡萄”酝酿而流传在河西走廊和戈壁滩之上。在这片葡萄沟附近,有石窟,可惜已经残毁。其西5里有古庙遗址二三处,已倾圮,出土有佛经残纸。

    又有一说,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书称之为“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由红色砂岩构成,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至吐鲁番桃儿沟,形成一条赤色巨龙,东西走向,横卧于吐鲁番盆地中,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县吐峪沟附近,海拔831.7米。

    火焰山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坡前山带短小的褶皱,形成于喜马拉雅山运动期间。山脉的雏形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基本地貌格局形成于距今1.41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火焰山荒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七月流火,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焰云缭绕,赭红色的山体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

    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达47.8度,地表最高温度在70度以上。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尚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葡萄沟、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在这些沟谷中,绿荫蔽日,风景秀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