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龙的力量—南海扬最新章节!

家利益的重大决策之中,错误高估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战略决心,最终作出了错误的部署。其中美国军队在巴基斯坦地区的轻易让步更成为了共和党集中攻击的案例之一。他们对美国陆军所设定的中国陆军全面进入巴基斯坦的时间表提出了深切的质疑。

    “虽然从中国西部的喀什到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不过1300多公里的路程,并且有一条状况还算不错的公路连接着。但是请大家不要忘记这1300公里并非一马平川,在这两个山水相连的国家之间横亘着被称为‘万山之祖’的喀喇昆仑山脉以及同样险峻的帕米尔高原,在那里平均海拔6500米,空气稀薄,气候恶劣。而突如其来的洪水和泥石流随时会切断这条脆弱的生命线。而中国人如果真的选择将十多万精锐的重装部队通过地面机动的方式进入巴基斯坦的话,这条公路将是他们无可回避的灾难。但是我们五角大楼的精英却向我们的人民撒谎说中国有足够的空中运力来避免地面行进的困难。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呢?中国仅有不足20%的轻装部队是通过空运的形式抵达伊斯兰堡的,更多的重装部队依旧是通过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喀喇昆仑公路进入巴基斯坦的。如果我们可以更为坚决一些的话,我们本可以为巴基斯坦的人民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的明天。”在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汉弗莱充满煽动性的话语之中,美国人似乎看到了一个铁一般的事实,那就是中国不过是一再虚张声势而已,如果美国人不再软弱的话,那么主导这个世界的权力依旧将牢牢的掌握在新大陆的神选之民手中。

    但是他们显然错了,即便不去探究中国空军是否可以为自己的友军机动凑齐足够的空中运力,即便是利用地面机动。擅长于千里奔袭的中国陆军也没有令他的前辈失望。第54集团军的第160、第162两个机械化步兵师仅用了48小时便抵达了喀什,在经过简单的休整和补给之后,重装部队便开赴红其拉甫山口。喀喇昆仑公路本身便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而这一场开进更是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数以千计的重型坦克运输车往来于群山之间,沿着数万名中国新疆建设兵团的前辈用血汗筑就的友谊公路开赴前方。那些位于红其拉甫山口一侧的巴基斯坦边防军的岗哨之中的哨兵,或许永远忘记不了那天的场景,一条滚滚的黄色巨龙由北向南,深入了他们的国土。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下

    印度北部灼热的阳光照耀在满目创痍的大地之上,一辆被击毁的巴基斯坦陆军的mbt2000“哈利德”型主战坦克此刻正无声的停留在昔日的战场之上,在它伤痕累累的装甲之上,一个被俄制穿甲弹击穿的巨大弹孔似乎依旧在向世人诉说着那一次致命的冲击。一枚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呼啸着从炮膛中呼啸而出,在高速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之下,连接着弹芯和外壳的弹带和紧固环在飞出炮口后不久就发生破裂、脱落,钨合金制的弹芯以1400/秒的速度低空掠过战场,最终飞向了这辆正在奋战时的坦克。

    在这辆“哈利德”型主战坦克的炮塔前部、侧而和顶部挂装着爆炸式反应装甲。虽然这些填充着惰性炸药的装甲模块都试图利用自身的毁灭来改变这枚来袭的穿甲利箭的姿态及速度,给自己所拱卫着的主装甲带更多的机会。但是显然这种主要以聚能破甲弹和反坦克导弹为防御对象的第一代反应装甲并不适应对抗这样的攻击。在沉闷的爆炸声中,高速来袭的弹芯依旧保持原有的角度和速率,重重的撞击在这辆“哈利德”型主战坦克的主装甲之上,剧烈的摩擦使得部分装甲迅速熔化,致命的金属射流并随穿甲弹的弹体一起透入坦克内部,收割着巴基斯坦坦克手的生命,破坏着这辆坦克的内部构造。

    “我们最终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不是吗?”站在这片位于辽阔平原之上的昨日战场之上,率领印度陆军2个主力集团军回援的陆军西部军区副司令南德拉乔格中将多少有些得意的说道。正是他和他麾下的近15万机械化野战部队的出现,最终导致了巴基斯坦陆军对新德里钳型攻势破产,在印度陆军第11、第12集团军的猛烈攻势之下,巴基斯坦陆军南线集团军群所属第2、第30和第31集团军均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面对着以斋浦尔为前进基地,威胁己方侧翼的印度陆军增援部队。巴基斯坦陆军被迫从攻击梯队之中抽调出隶属于第30、第31集团军3个步兵师在位于塔尔沙漠中的瑟尔达舍赫尔地区仓促的组织起防线。但实际上这与其说是一场阻击战,不令说是一场遭遇战。大多数巴基斯坦陆军部队都在抵达指定设防区域之前便遭遇到了攻势正盛的印度陆军主力。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巴基斯坦步兵甚至只能以各自的运载工具作为掩体与印度陆军前锋部队展开殊死的较量。但比起那些在行进过程中便遭遇伏击的战友来说,他们依旧是幸运的。在瑟尔达舍赫尔的沙漠之上,到处可见已经烧得焦黑的巴基斯坦军用卡车和装甲运输车的残骸,许多车辆之上都堆满了来不及跳下军车展开的巴基斯坦步兵的尸体。

    即便如此,在瑟尔达舍赫尔地区印度陆军的突击集群依旧被迟滞了近48个小时,以巴基斯坦陆军第7步兵师为代表的阻击部队用自己的牺牲换来巴基斯坦南线集团军群调整部署的时间。已经攻克了印度中部小城—金德,正在向新德里的西部门户—罗塔克挺进的巴基斯坦陆军第2集团军正是利用这段时间摆脱了可能被合围的危险。

    当瑟尔达舍赫尔一线的防御体系最终崩溃之际,巴基斯坦陆军已经在沙漠之中损失了近13000人。3个失血过多的步兵师再也无法抵挡印度陆军的攻势,在全军覆没之前他们必须撤出战斗。为了掩护友军的撤退,巴基斯坦陆军南线集团军群不得不投入了隶属于第31集团军的1个独立装甲旅实施了反冲击。但这次突如其来的反击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损失了近百辆坦克之后,这个独立装甲旅并未能真正击退印度人的攻势。毕竟这个独立装甲旅在前期攻坚战中已经损失了近30%的主战坦克,而连续的长途奔袭而耗尽了大多数坦克手的精力。但更为关键的是印度陆军新近投入战场的“炮象”反坦克自行火炮成为克制巴基斯坦陆军装甲铁拳的无双利器。

    已经充分意识到自身弱点的印度陆军不再追求能在动态的对攻战中击败训练有素的对手。而是采用弹性防御的战术,在巴基斯坦陆军发起反冲击的主要方向上集中大量以老旧的坦克底盘加装反坦克火炮的“炮象”反坦克自行火炮予以阻击。这样的战术虽然不免消极但事实证明却简单有效,当面对数倍于己却已经预设阵地的自行反坦克炮群,巴基斯坦陆军的每一次冲击最终换来的都是头破血流,但却收获甚微。

    最终瑟尔达舍赫尔成为了巴基斯坦陆军的噩梦,在撤出战场的过程之中约有近12个营的巴基斯坦步兵因得不到足够的支援而被印度陆军分割包围。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选择了奋战到死。在瑟尔达舍赫尔防线被突破之后,根据巴基斯坦陆军战区司令部的数据,南线集团军群除第2集团军尚可一战之外,其余第30、第31集团军均已无力支撑。不过巴基斯坦陆军的高层依旧固执的认为,最糟糕的时间已经过去。随着第2集团军的回援,巴基斯坦陆军已经可以将战线稳定在锡尔萨—希萨尔一线。虽然这两个城市的城区目前已经在印度守军的掌握之中,但是巴基斯坦陆军完全有能力在印度方面的援军抵达之前,歼灭这些顽抗的残敌,毕竟经过了瑟尔达舍赫尔地区的血战,印度陆军同样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但是巴基斯坦人显然忽视了一个决定战场态势的关键要素,那就是印度陆军是在本土作战,可以获得超出想象的预备队的支援。在瑟尔达舍赫尔战役结束后的3天时间里,巴基斯坦陆军第2集团军在锡尔萨—希萨尔一线布置了内外两重防线。巴基斯坦陆军动用了1个步兵师和1个机械化步兵旅的兵力猛攻锡尔萨。早已弹尽粮绝的印度陆军在断壁残垣之间苦苦支撑,最终不得不退守位于市中心的核心阵地。只要夺取了这个最后的防御支撑点,那么锡尔萨终将易手。而在拔除这几个位于己方战线内部的敌对据点之后,巴基斯坦陆军将全力击退印度陆军的攻势。

    在那个炮火磷磷夜晚,包括卡兰在内大多数印度守军都在巴基斯坦陆军美制207毫米m110a2型自行榴弹炮猛烈的炮击之下等待着毁灭的降临。而在战线的另一侧,巴基斯坦陆军的外围防线上印度陆军也努力进行着解围的努力,逐渐复苏的巴基斯坦空军正在逐步剥夺着对手在白天自由行动的动力,即便在夜晚不时落下的集束炸弹同样令印度陆军丧失惨重,此刻的黑夜显得悠为漫长。

    一队队军用卡车在远离前沿的集结地域停下,一排排幼小的身躯顶着的钢盔在月光下闪亮着淡绿色的光芒。那就是印度陆军的希望之光—被动员起来的国民兵学团,这些印度的未来拿着跟自己差不多高的步枪在哨声中开始向巴基斯坦陆军的阵地徒步发起了冲击,在他们的前方无数的火舌正在夜幕中捕杀着生命。没有人质疑一个民族未来是一种财富。但是这种财富一旦被预制,那么这个民族的明天终将是一片空洞。

    “不!我们并没有赢得任何东西,我们已经耗尽了印度最后的力量也只是暂时击退了一个方向的敌人。而为了这苟延残喘的胜利,我们几乎牺牲了所有在其他战线上获胜的可能。”站在自己同僚的身旁,新德里保卫战的实际指挥者—帕斯里查中将显然远比南德拉乔格中将看的要远。在他的指挥之下,印度陆军在北线成功的分割包围了巴基斯坦陆军的精锐—第1装甲师,在新德里西北部的门户—帕尼帕特,陷入重围之中巴基斯坦陆军第1装甲师展开了向新德里的最后一次攻击。为了阻挡巴基斯坦人最后的疯狂,印度陆军付出了伤亡42000人的惨重代价。而其中一个名字便是帕斯里查中将的独子。

    “中国人就要来了,他们会再一次向新德里发起进攻,而我们还能续写神话吗?”站在两位将军的身后,印度陆军的最高指挥官—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此刻似乎已经看见了那云集于巴基斯坦上空的雷兽。在东部战线上那一幕幕令他几乎胆寒的画面或许不久之后便将重演。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

    和所有即将陷落的城市一样,一直作为印度东部地区政治、经济心脏的加尔各答此刻也陷入了空前的恐慌和混乱之中,在这座城市的主要干道之上到处是一片拥堵的景象。由各种汽车、公交巴士、电车和人力三轮车所组成的洪流,宛如每个雨季都会泛滥的潮水一样在这个城市里四处蔓延。所有人都不决定自己究竟要去望何方?听说中国空军还没有设置禁飞区,便想去机场碰碰运气。想象着可能可以找到一艘渔船离开这座城市,便向港区跑去。在这个城市里几乎每一个人怀着一种躲避末日的心理,在想尽一切办法离开这座围城。

    “我们依旧有能力保卫这座城市,终止这些毫无意义的混乱,我们不应该疏散任何人。动员起每一个能够参战的男人。加尔各答的每一座建筑物都将变成中国人的坟墓。”在印度东部战区的指挥部—古朴的威廉堡内,刚刚上任的加尔各答城防司令布拉德少将正以满腔的热情来鼓吹着一场气势恢弘的“加尔各答保卫战”作为印度陆军之中少壮派军人的一分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与中国军队正面交锋过的布拉德依旧信心十足。在他眼中印度军队所有的失败都缘于指挥官的懦弱和无能。如果所有印度军人都能象那样坚持不后退半步的话,十亿印度人足以用鲜血淹没任何入侵者。

    “我想布拉德将军所要的是焦土防御,全民皆兵吧?”相对于眼前着远比自己年轻的多的后辈,卡尔马特中将显得有些意志消沉。在过去的两周之内,太多的坏消息已经令这位接替乔京德尔指挥整个印度东部战区的老人在心灵之上倍受摧残。从严格意义上讲加尔各答并不是前线。当中国远征军的山南突击集群越过喜马拉雅山脉,解放锡金全境之时,加尔各答依旧远离战线超过500公里。在这个距离上印度陆军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和纵深部署防御。

    “西里古里走廊是整个印度东部最为关键的要塞,在如此重要的地域我军竟然没有部署相应的重兵集团。从而让翻越雪山的中国人轻松的打开了通过加尔各答的第一道门户。格蒂哈尔到巴特那沿线,我军拥有完备的铁路运输系统,依托着充足的后勤补给体系,我们完全有可能在这里阻挡住中国陆军的铁蹄。以逸待劳便可以将必须翻越雪山来维系补给线的中国陆军赶回去,但遗憾显然在这条战线之上我们只动用数个动员起来的后备师去组织防线。”据说俄罗斯有一句谚语:“最后参与打架的人,往往事后话最多。”或许布拉德少将便是这样的一类人,在他的眼中此前印度陆军的种种失利,都是由于没有在他英明的指挥之下。而只要依照他的意见去作,中国陆军的强大攻势最终必将土崩瓦解。

    “我很欣赏你那与年龄相符的自信和勇气。在印度风雨如磐的今天,作为一个军人你依旧有必胜的信心,的确令人钦佩。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纸上谈兵对于目前局势毫无帮助。”面对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横加指责,卡尔马特中将似乎并没有任何愤怒的表示,相反他宛如一个慈祥的长者,对于眼前这个年轻人微笑着循循善诱道。当乔京德尔率领着印度东部军区3个主力集团军深陷于孟加拉的泥潭之际,正是卡尔马特中将指挥了印度东部地区的防御部署,作为一名战区级的指挥官,实际上他的工作完成的相当出色。如果面对的不是强大的中国远征军。那么或许卡尔马特的名字也将永远的铭刻在印度历史之上。

    “西里古里并非是一个理想的阵地,你可以试想一个位于山脚下的平原阵地,将会面临对手如何猛烈的打击。”对于西里古里走廊,卡尔马特中将与着包括乔京德尔在多的印度陆军大多数高层的意见截然相反。与主流的观点相反,卡尔马特中将一直以来坚持反对在西里古里一线进行决战的计划。面对向来以“大炮兵主义”为建军路线的中国陆军,任何有理性的指挥官都不会将自己的部队布置在西里古里这样的战场之上。

    毕竟在当今中国陆军兵种编制中,炮兵部队所占的比例很大,根据卡尔马特中将的情报,目前中国陆军各大军区依旧编有炮兵师这一作战序列,而主力野战集团军都编有军属炮兵旅,装甲师、机步师、摩步师都编有师属炮兵团,装甲旅、机步旅、摩步旅编制中的炮兵团都编有地炮营;装甲团、机步团编有自己的自行火炮营;摩步团炮兵营编有地炮连、火箭炮连;摩步营编有炮兵连。而且中国陆军目前已经完成了火炮的更新换代,各种的先进的火炮系统已经装备了中国陆军的各部队。一旦决战在西里古里一线展开,印度陆军将不得不面对布置着高原之上数倍于己的炮火打击。

    “至于格蒂哈尔到巴特那一线,我军的确拥有内战作战的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后勤补给上,我们就有可能拖垮中国人。”作为老一代的印度陆军指挥官,卡尔马特中将依旧记得1962年的那场灾难。的确从地理来上看,中国陆军背靠的是荒无人烟、崇山峻岭、交通不便的藏南山区,而印度一侧则是一马平川、公路、铁路网络齐全、富饶的印度恒河平原。但是战争双方在补给线的较量永远不是地理上的对抗。印度陆军原第4师师长尼兰詹。普拉沙德所著自传一个印度侵华将军的自白之中,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段文字:

    “中国的准备远远胜过我们。中国以其独特的作风在西藏东部广泛实施公路和机场的修建计划,这对于印度是有深刻影响的。公路网能使中国集中和维持大兵团直达边境。这对中国来说,是不难办到的;因为西藏那边的地形是一片高原,许多地方很平坦,便于军车行驶。在这样的地面上修路,不会成为大问题。达旺突出部以北的地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相反,在我们这一边,必须越过丛林密布、阴雨连绵的几座崇山峻岭,才能到达主要的分界线区域,而中国人可沿雅鲁藏布江一线长驱直入,几乎直达我们的边境。他们只要进行有限的工程,就可使现有的驴马小道行驶车辆。显然,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对抗。”

    这段文字虽然从面前上看印度陆军是输给糟糕的地形,但是可笑的是印度竟然谋求在山南地区的利益,为什么不能象中国一样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开辟一条稳固的后勤补给线路呢?毕竟山南地区距离印度东部的富饶的恒河平原不过一步之遥。而中国军队则要从跨越整个青藏高原从内进入战区。人类历史上的那些被认定为“奇迹”的战例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决定于那些有形的如地理、兵力等硬性指标,更取决于一个国家和政府的组织和动力能力,所谓的国力远比数据的堆砌。

    在中国政府的全面掌控和协调之下,庞大的中国铁路、空运系统向西部转移。刚刚建成不久的青藏铁路更成为了中国陆军山南突击集群背后强劲的大动脉,每天都有数以万吨计的物资由中国腹地运送到西藏的中心,跨越昆仑山、唐古拉山,通过550公里的多年冻土层和大片“生命禁区”将胜利的希望传递到每一个战士的手中。而与之相比,印度的后勤系统却陷入了空前混乱之中。

    在英国殖民当局及很多私人公司的参与和推动下,印度铁路系统曾经发展迅速。当时印度不仅成为亚洲最早拥有火车和铁路的国家,而且铁路总里程一直雄踞亚洲第一。1924年,印度政府将整个铁路系统收归国有,从基础建设、管理运营到财政支出都由政府控制。1947印度独立后,新德里更是加大了投资力度,以使仅有蒸汽机车的铁路系统迈向现代化。最终印度铁路总长度约为6。3万公里,拥有大小近7000座火车站,每天货物运输总量为140万吨,日运送旅客达1400万人次,也就是平均每个印度人一年可以出行4次以上。

    但是如此庞大的体系却有着它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铁路系统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行政机构,雇员更超过150万人,甚至超过了印度陆军的总人数。但是这个如此庞大的机构在财政上却始终入不敷出。为了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转,印度政府每年都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拨款。这个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的情况。收入在不断下降,支出却逐年上升。每100名铁路雇员中,就有73人是退休职工,他们的养老金占了印度铁路总收入的近15%。而今后几年内退休员工还将不断增加,养老金的发放使得本已不堪负重的铁路财政负担雪上加霜。

    越来越沉重的负担早已压的古老的印度铁路系统喘不过气来,从建成至今,印度从未对其铁路设备进行过全面彻底的改造。因此印度铁路安全事故频频虽然过去几年来铁路部门已开始更换不符合标准的铁轨,但要把6万多公里铁轨全部更换,却还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投入。而这场与中国的战争,更成为彻底压垮印度铁路系统的沉重一击。与青藏铁路的超负荷运转想比,印度的铁路系统竟连预定运力的80%都无法完成,一方面是如火如荼般全面展开的战线,一方面却是后方堆积如山却无法前送的补给物资。而资金和设备的贫乏更令中国空军对印度铁路系统的间歇轰炸,成为了难以弥补的创伤。当中国陆军的山南突击集群全面夺取西里古里走廊之时,印度陆军原定计划派往格蒂哈尔到巴特那沿线的兵力仅有不足35%抵达预定位置。

    因此卡尔马特中将并没有对格蒂哈尔到巴特那一线寄予更多的希望,在印度北方邦组建的10个整编动员师以巴特那为集结中心,伺机威胁中国远征军的侧翼。而印度陆军真正还可以一战的野战精锐—第1集团军所属的1个平原步兵师、1个山地师和3个独立旅则被布置于加尔各答以北的波卡罗到杜尔加布尔一线。从战略态势上来看,印度陆军在东部地区的部署俨然是一个巨大的口袋阵,左翼是巴特那的10个动员师,右翼是正从孟加拉地区撤出的印度陆军第3、第4和第31这三个主力集团军。而在这个巨大口袋的底部则是印度第1集团军所构筑已久的防线。但纯从兵力上讲,印度陆军在东部地区依旧有近40万人的庞大兵力,似乎大有一口吃掉敢于向南冒进的中国陆军山南突击集群之式。

    “这些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我们根本不具备围歼中国精锐集团军的能力。甚至只要中国陆军发起攻击,第1集团军的防线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虽然部署之上依旧雄心勃勃,但是卡尔马特中将却清楚的知道,印度陆军根本不具备一战之力。印度陆军以前一向自称为“装备二流武器的一流陆军”但是作为陆军元老的卡尔马特中将却清楚的知道,就印度陆军整体而言,他们更应该称为“装备着二流武器的三流陆军。”的确印度政府每年都会从国家财政之中划拨出大量的资金用于武器采购。但是这些准现代化的武器更多的用于装备海、空军以及陆军之中的少数精锐部队。相对于那些已经损失在马六甲地区的精锐而言,目前正在保卫印度本土的大多数印度陆军普通部队所拥有的武器数量或许只能用可怜来形容。那些刚刚从征兵中心走出来的所谓整编动员师中,一个拥有755名士兵的步兵团只配备6门火炮、12具火箭筒、144枚手榴弹、8挺通用机枪、72挺轻机枪和一些制式步枪。火力强度甚至还比不上二战时期,以这样的部队去威胁中国陆军的侧翼,恐怕只能起到最原始的威慑作用。

    果然随着中国陆军兰州军区的甲类集团军—第21集团军所属各部队进入战区,一场灾难首先降临在了这些乌合之众的身上。中国陆军第21集团军东路攻击集群突袭了集结于蒙吉尔的印度陆军整编动员第4步兵师,从而揭开了“加尔各答战役”的序幕。蒙吉尔突出部内集结的印度陆军3个整编动员师所组成了近5万人的防御部队,在不到12个小时之内便土崩瓦解。而就在印度东部战区的高层预计中国陆军会先行由第21集团军攻陷巴特那,以解除侧翼威胁之时。中国陆军第21集团军西路攻击集群—第61摩托化步兵师也同步开始了从西里古里向加尔各答的攻势。

    作为中国陆军仅存的2个六团制步兵师之一,身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后裔的第61摩托化步兵师以师属装甲团为先导,3个主力步兵团—第181、第182这2个红军团一线展开,沿着印度31a公路向加尔各答挺进。战斗的过程显得波澜不惊,印度陆军在绵长的道路上根本没有部署更多的兵力。迎接着2个憋足的劲的红军团官兵的是一双双不知所措的空洞目光,无数被印度政府抛弃的平民恐惧的站在公路的两侧,注视着一辆辆高速移动的军车以及那陌生的红色“八一”徽章。毕竟西孟加拉邦的恒河下游的比哈尔及恒河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867人。这些无助的生灵显然是卡尔马特中将留给中国远征军的最大麻烦。虽然在进入印度本土之前,中国远征军已经经历了解放锡金王国的考验。但毕竟对于锡金的人民而言,中国军队是与他们的流亡海外的国王一道抵达的解放者。而在印度全副武装的中国军队恐怕只能与侵略者画上等号了。

    孩子或许总是战争最无忧无虑的精灵,当中国陆军各部队抵达预定位置开展之后,许多孩子总是最先围拢过来,天真的眼眸注视着一个个从车辆上跳下的陌生面孔。“拿去吃吧!”此刻战士们总是会从口袋里拿出巧克力或者饼干,但是心头却不免联想起“小孩,太君给你糖吃。粮食藏在哪里?”之类的电影画面。毕竟在善良的中国士兵的心头,保卫国家的口号远比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来得响亮。而一些好事的西方媒体的记者更是不顾中国军方的劝阻从锡金一路南下,跟随着中国陆军的各部队,一路选择性的用镜头向西方民众诉说着他们理解的中印之战。不仅一些被战争造成的损失被冠以中国陆军肆意破坏,就连中国陆军向饥饿的民众分发粮食的照片都被标上了“以战养战,中国军队在印度东部强行征集物资。”的标题。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

    “张总司令,看在同属一个军区的份上,您就拉兄弟一把吧!”潺潺流动的库利克河畔,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长李光汉少将正对着电话,向远在拉萨的老上级—中国陆军印度洋战区代总司令、山南突击集群总司令—张陵中将大吐苦水。随着战线的延伸,中国军队首次面临多条战线同时处于战争状态的考验。目前除了中国国内原有的七大军区之外,中国军队还有3个海外战区目前正处于战争或准战争状态。

    军区与战区这两个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谓的“军区”往往是指在本国领土战略区域设立的军队一级组织,中国军队从1985年起便设有北京、沈阳、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7个大军区。而“战区”则是为实现战略计划、执行战略任务而划分的作战区域。可以说在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之中,各大军区也具有战区的性质。在和平时期,由军区组织辖区范围内陆、海、空军,以及其它兵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练,其目的在于提高军队协同作战能力。而在境外作战的情况下,再通过设立“三军联合作战指挥”建立远征集群的形势执行战略任务。

    在协助印尼政府平叛和对日准战争之中成立的东南亚战区虽然已经大致完成了预定战略任务,但是出于维护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以及马六甲海峡地区稳定和繁荣的目的,由马亦龄中将接替钱萧上将所领导的中国人民国防军东南亚战区一度保持着原有的指挥建制。而在中印马六甲战争期间,这一战区还担负了苏门答腊岛方向的战斗。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战役结束之后,随着战线的前移,目前东南亚战区所涵盖的区域已经由原来的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以及马六甲海峡地区,扩展到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文莱整个东盟的大部分地区。在这个区域内,中国政府最终希望能够最终帮助东盟各国建立以来一个类似于“欧盟独立防务一体化”的军事合作体制。

    以印度击退在马六甲海峡地区扩张为主要战略目标的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战役结束之后,实际已经处于解散状态。随着包括陆军第13集团军等各主力部分纷纷踏上了回国的道路,依旧驻扎于战区之内的部队被划入了东南亚战区的指挥序列。但是由于印度国内所发生的军事政变,原定的停战协定被新德里军政府事实上撕毁,以及印度对孟加拉的入侵。使得中国政府不得不对印度洋及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进行全新的评估。为了最终击溃印度的战争潜力,中国军队不得不重新组建了两个大战区以应对即将在敌国纵深所展开的大规模地面战。

    重新组建的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的司令部设在中国西藏藏族自治区首府拉萨,下辖部署在西藏地区的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第21集团军、第52、第53山地步兵旅,部署缅甸方向的第14集团军及其战区内的辅助作战部队。一线总兵力近35万人。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巴基斯坦方向上美国和印度的双重威胁威胁中国军队不得不同时组建了南亚战区,以担负巴基斯坦及印度西北部地区的战略任务。

    而随着原印度洋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被调任南亚战区司令,原成都军区司令员张陵中将自然而然的由副手的位置提前扶正。以战区代总司令的身份,直接指挥着山南突击集群的众多虎狼之师。作为在成都军区坐镇已久的老将,对印作战一直以来都是张陵中将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因此假道尼泊尔、奇袭锡金、穿插西里古里这些精妙的决策并非只是灵光一闪的产物,而是经过了成都军区千锤百炼之后早已拟定好的作战预案之一。

    在自己的这位足以信赖的老上级的领导之下作战,第13集团军军长李光汉一直都有种说不出的安全感。因此尽管面对着巍峨的雪山和封冻的山路,但是第13集团军依旧一往无前,但是在翻越乃堆拉山口之后的战斗中,第13集团军却意外的发现,自己所作的竟然是别人的嫁衣。在第13集团军铺就的大路之上,来自兰州军区的第21集团军的坦克正隆隆的开往加尔各答。而士气正盛的第13集团军却只能跟在后面担任着“扫地皮”的工作。

    如果是一场常规意义上的地面战,依照第21集团军的推进速度。紧跟其后的第13集团军各部队实际上面对的战斗应该并不少。毕竟在以每天上百公里推进的战线上,总会留下众多被绕开的坚固据点和被分割的敌方部队需要攻克和歼灭。但是在印度东部的战场之上,这一固定的定律却被无情的推翻了。在担任主攻的第21集团军所过之初,几乎可以说一扫而空。面对着中国陆军强大的机械化推进的装甲铁拳,印度东部军区担任着防御任务的各部队几无一合之将,在还没有接触到号称“新德里近卫军”的印度陆军第1集团军之前,中国陆军第21集团军扫荡的几乎都是一些地方准军事部队。而沿途的印度各主要城镇更是奉行不抵抗的原则。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求战心切的第21集团军都处于“半饥饿”状态,那么留给第13集团军的更是连残羹冷炙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第13集团军军长李光汉少将又怎么能不对自己的老上司大加抱怨呢!

    “我的兵每天连个游击队都碰不上,干的净是一些开仓放粮,出榜安民之类的琐事。再这样下去,干脆把第38师调来吧。让我们的主力部队回去好好休整休整吧!毕竟战士一路从马来半岛打到安达曼群岛,净赶上啃骨头了。”坐在位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北部城市赖根杰的指挥中心内,李光汉少将摆出了一副撂挑子的架势。他口中所说的第38步兵师也曾是第13集团军下属的主力摩托化步兵师但已于1996年改为武警机动师。从李光汉少将的角度看来,目前他的部队所执行的任务换上武警也完成可以胜任,甚至更为合适。

    “呵呵!你这是想将我老人家的军吗?要知道渴望踏上印度国土的部队在国内可排成长龙了。要不是中央军委认为你们第13集团军擅长山地作战,恐怕也不会让你们提前结束休整,直接调往一线。不过现在既然已经越过了喜马拉雅山脉,战场主要在恒河平原之上展开了。那么你自己可以想想我们人民国防军的序列之中还有多少强力替补啊!”面对着李光汉少将“要挟”

    张陵中将同样以玩笑的口吻回答道。军国大事本不是游戏,中国陆军虽然不乏能战之兵,但是面对辽阔的国境线,也还远没有富裕到随意更换一个集团军的程度。即便是已经改编为武警机动师的第38师,对于目前几乎处于空巢状态的成都军区来说也是无法抽调出来的。

    “不要以为战争只局限于炮火连天的战场之上,真正的决战往往在战场之外。如何收拾我军目前所控制的大片印度领土之上的民心,就是一个原比消灭印度陆军几个集团军更为艰巨的任务。随便说一下我可还知道,部队目前的非战斗减员的情况可是很严重的啊!我希望第13集团军这只猛虎不要被你李光汉带成一只病猫。”打消了李光汉少将所有的傲气之后,张陵中将不忘再提醒一下,这个军中悍将所要担负的使命,以及可能潜伏的问题。

    四月的印度西孟加拉邦,室外的气温已经达到近30度了,急剧的气温变化令刚刚从雪域高原之上冲击而下的中国远征军战士们感到极不适应。高速推进的战线令很多部队甚至在投入战斗之时都来不及换装。而水土不服和印度本土糟糕的卫生环境更令沿途以来各参战部队都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病号。野战医院患上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战士远远超过了在战场负伤的同僚。毕竟在一个洗手间里纸都没有的国度里,早已习惯了国内卫生环境的中国士兵多少有些不适应。而多如牛毛的蚊子和苍蝇更成为了战士们的噩梦。

    “卫生的问题,我已经拟定了几条相关的措施了,正在推行之中。部队出发之前睡袋、蚊帐和净水药剂准备不足也是我们军指挥部考虑不周。但是关于我军控制区域的印度平民,我可真的是被搞的焦头烂额了。”被老上级治的没了脾气的李光汉少将此刻只能虚心接受批评的份。毕竟出征之前,大多数战士都认定印度好歹也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各主要城镇最起码的生活设施还是应该齐全的,因此普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计不足。但是当部队真的抵达那一座座军用地图之上标注为城市的人类聚集地,放在国内不过是一个个大型的乡镇而已。而饮用水网络更是落后至极,大多数的印度人依旧在通过了河流和水井汲水,即便少数社区已经通上了自来水,但打开龙头放出的水也充满了原始的腥臭味道。但即便面对这样的水质,印度人居然还饮之泰然。

    而更令广大中国士兵感到郁闷的是,一度令他们所担心的游击队问题虽然没有出现。但是更为严酷的问题却依旧让各级指战员们束手无策。当最初对陌生的中国军队的恐惧感颓去了之后,中国陆军控制区域的印度人开始逐渐发现中国人不仅不想新德里宣传的那样面目狰狞,是为了掠夺印度人的财富而来。相反伴随着中国陆军的到来,很多处于饥饿线上的印度平民突然发现自己重新找到了铁饭碗。面对着宛如饿殍般的印度流浪汉,大多数同样出身于草根的中国远征军士兵动了恻隐之心。但是第一次施舍却带来了宛如核爆炸式的连锁反应。

    “中国人管饭”的消息往往会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一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开始加入到了向中国军队要饭吃的行列之中,而一些城市的留守政府也发现了这一契机,当印度人无法用双手操纵武器来战胜中国人之际,印度人决定用自己的胃来吃垮这支来自讲究仁义国度的军队。面对着一拥而来的悠悠之口,中国陆军第一次知道了慷慨之后的悲哀。印度政府有计划的放弃了众多城市的管理权,面对着无所事事拖家带口来吃大户的印度平民,第13集团军不甚头疼。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光汉迫切希望能和第21集团军换岗的根本原因之一。

    “战胜一支军队容易,但征服一个国度难。即便是象印度这样的国度。不过我们的目的从来不是征服这个国度,而是帮助那里的人民摆脱一个暴戾政府的统治而已。所以要懂得利用我党长期以来建立统一战线的理念和手段。好了,跟你这个炮筒子多说也没有意义。今天晚一下时候将会有一架直升机抵达你的指挥中心。为你带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面对李光汉以及整个山南突击集团所遭遇的困窘,张陵中将和中央军委早已洞若观火。毕竟印度东部地区的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比哈尔邦和贾坎德邦不同于与新德里长期离心的锡金和东北部各邦,要想这里建立一个能与中国军队善意相待且具备管理能力的政府并不容易。不过好在印度军政府早已为中国军队准备好了最佳的人选。

    随着一架从刚刚独立锡金王国首府甘托克起飞的中国陆军的米—171型军用直升机送来了安定躁动不安之中的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希望。打开机舱的大门之时,率领集团军主要领导人列队欢迎的李光汉意外的发现,走出来的竟然是一位皮肤黝黑,又矮又胖的印度男人。一种被愚弄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显然作为一个军人李光汉并知道这个人的真正价值,更不知道中国政府为了能安全的将他送到前线甚至付出了包括多名特工的生命在内的高昂代价。

    这个印度男子名为西塔拉姆。耶丘,这个名字对于战局当然毫无帮助,但是它所代表着的却是一个印度共产党政治局内唯一硕果仅存的一位委员。在中印战争爆发之前,西塔拉姆。耶丘正在非洲进行着访问。面对西方记者的针对性的提问,耶丘并没有遵循新德里政府的指示回答,而是直白印度对东盟各国是无耻的侵略,而中国的介入并非是西方世界所说的抢夺“腐肉的秃鹫”而是出于维护地区和平和稳定的正义行径。新德里应该正视全世界和平的呼声。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自己追求和平的诚意。为此新德里将他列为了打击对象之列,尽管印度共产党顶住新德里将他撤除党职的要求。但却依旧不得不要求耶丘暂时不要回国,毕竟只要他所乘坐的飞机一旦降落,印度政府便有权以叛国者将其逮捕。

    但是耶丘在此后环游世界的活动之中依旧不断的给印度政府以难堪。他说尽管目前可能形势复杂,当他和印度共产党却依旧“充满信心”他把印共称作思想领袖和设法在“显赫的印度和受苦的印度”之间消除差距的积极行动者。印度人民“期望”印共“继续扮演监督者的角色”而印共不是印度中央的“哈巴狗”

    在演讲之中说他继续在为印度共产党宣传的同时,也向中国政府表达崇敬之情。“我们曾经去中国调查。我们不断告诉自己的政府,我们必须向中国学习完全可能在保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允许外资扩大它的经济活动。所以,我们说:‘中国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尽管这样的人在印度共产党中并非主流,但是印度政府依旧对他恨之入骨,一度向印度共产党表示,如果他们不能让这个闭嘴的话,那么印度政府有能力让他永远闭嘴。面对着暗杀的压力,印度共产党不得不提醒耶丘应该谨言慎行。但是随后的事情却发生戏剧性的逆转。随着印度陆军在新德里展开的军事政变,印度军政府也同步开始在印度东部地区以图谋分裂国家的罪名,全面逮捕印度共产党的领导人,而此刻一直被排除在外的西塔拉姆。耶丘现在成为唯一还自由的最高领导人

    成立于1920年的印度共产党和全印共产党。目前,印度的共产党党员总数超过200万,其工、农、青、妇等群众组织总人数接近4000万,是世界非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强大的一支共产主义力量。他们在印度也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传奇:从1977年起,在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29年。此外,它与印共还在喀拉拉邦和特里普拉邦长期执政。印共在旁遮普等邦也参加过联合政府。而此刻的西塔拉姆。耶丘是否可以真正的代表这股强大的力量呢?

    第六十八章:东成西就

    敬请期待下一章:珍珠战链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