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子笑着跟她解释:“子阳并不是真正赏识我才派人送钱粮来的,他只是听了别人的话才这样做的,因此将来他说不定就会因为别人的话而加罪于我,所以我无论如何不能收他的东西。”
还好,列子没有收受子阳的东西,不久,因子阳做事太出格,被老百姓杀死了,如果当初列子接受了子阳的东西,就自然而然地会受到牵连而遭罪,近墨者黑,人一旦黑了,肯定不会有好事儿。这才是真正的无功不受禄!没有功成,无所谓身退,然却照样能成“天之道”也。
列子里面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国王请他们出来做官,他们不愿,不愿到付出自己的性命为止。商汤将伐桀,没有好主意,便同那个卞随商量。卞随说:“这不关我的事儿。”商汤问:“那么谁可以呢?”卞随说:“我不知道。”商汤又同瞀光去商量,瞀光也说这不关我事,我不知道。商汤又问:“伊尹如何?”瞀光说:“他能力强又能忍辱负重,至于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商汤就同伊尹去商量,结果打败了桀。于是,要论功行赏,商汤把功劳归于卞随,卞随认为这是以“无道之人漫其辱行”他“不忍数闻”乃投稠水而死。商汤又把功劳归于瞀光,瞀光说:“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我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曰: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实在是忍受不了了,就负石而自沉于庐水。瞧,无功,无名,身却先死,这也是“天之道”也。
故,那些身居高位而富涵养者莫不以道家这句话作为随身宝训。然能真正做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像汉代的张良原本是想成“天之道”的,惜乎其遭遇不能遂其所愿,结果仍免不了受吕后的饮食毒害而死。诸葛亮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但总让人觉得不那么“天之道”明初的诚意伯刘基,以亦儒亦道的姿态出山,辅助朱元璋而成就了帝王事业,本也可以走“天之道”的,最终还是被毒死,真是罪过!东晋的抱朴子葛洪,早早地修他的仙道,得以善终,这算是不错的结局了。南朝刘梁间的陶弘景则及早挂冠:“神武门,悠哉游哉”造成“山中宰相”之局面,做他的“洞天真诰”堪称自在。
清代的曾国藩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几乎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了。换了别人早就得意得不知道什么样子了!可他厉害,功成名就之后就思退身之道,忙里偷闲写点日记做做家书,也不写国家大事,尽记一些琐琐碎碎的事儿,比方说怎么弄鸡窝呀,如何整理菜园子呀,对田园表示出极大的热情,看上去好像他马上要回老家种田地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高明,他记些个日记写些个家书,难道真是给人家看吗?错矣!他就是给慈禧太后看的,期在消除长期凝结在她心里的疑团,表明自己无非是一介求田问舍的乡巴佬而已,并无他意。他还给弟弟曾国荃写了一首诗: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功成了,必有奖状奖章,这没什么值得高兴的,因为旁边就有许多毁谤诋骂我们的文件,毁誉本是平常事,这也没有什么值得难过的。人间的事,就像那天平,不是这头高了,就是那头低了,要想得开。那个屠羊说做得很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毁与誉一如太虚上之浮云,随风而散,风过处,天仍是那么那么地蓝。可以说,曾国藩是深得道家精髓的,这很不容易。
现今人是不太讲究这一套了,亦少有人知。有利无不往求,有功无不领赏,无功也敢受禄,无爵照样居官。—旦功成了,名遂了,身却绝对不退,占据高位享受爵禄,至死不退“天之道”唤他娘舅都不退。
所以,我只能“低头一拜屠羊说”除此而外,我还能做什么呢,在随处有乘除的人间,我常把“屠羊说”当作经文来念:如是我闻:屠羊说,屠羊说,屠羊说,屠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