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甸甸文集最新章节!

久凝视,神驰天外。他把杨象宪教授的画归纳为三个特点:不拘一格的构图形式;以书入画,惯用渴笔且用墨生动,设色典雅;花鸟形准神具,以生机为美,所作鸟石图给人以高古之感。

    于画道,我是十足的外行,说不出几句专业的术语,但我观赏杨象宪教授画作的角度与别人不尽相同,我是把他的画当作静止的音乐来聆听的,其音也稀,所谓大音稀声是也;其质也洁,所谓洁人不俗是也。同时,我是把他的画作当作美茗来品尝的,其味也醇,如同佳酿也;其性微苦,回味却甘也。如果把他的画当作一坛陈年的老酒,仅仅面对,已是未饮先醉了。当然,我更愿意把他的画作当作人性中至善至美的境界来仰望,看他的画,一颗浮泛着的心不知不觉就静定下来,禅意渐渐洋溢。此时,不思善,不思恶,若是慧根深厚的话,说不定就开悟了。

    这几天,我天天上网到杨象宪纪念馆去看他,跟他说说话,写一些泪水模糊的文字,然后就看他一幅幅的画作,那些花花草草,仿佛都赋有了灵性,恍惚间,似有风吹来,花草竟然动了起来;那几只鸟儿居然也展翅飞了起来;那只寒梅旁的鹊,离了枝头,似要别依高枝;那只鹭鸶,好像是看到了水中的鱼,欲跃身而下看久了,突然觉得,这些画就像一面面镜子,洁净有如琉璃,在这样的镜子面前,人心得到了净化,美好、真实、善良随之凸现出来。

    故当有人说杨象宪教授的画显得有些单薄时,我的看法正好与之相左。所谓的单薄是指“平”中少了“奇”“疏”中少了“密”殊不知,平中有大奇,疏中有大密。杨象宪教授的画作细腻、清润、秀逸、雅致而又不失遒劲。道家曰:归根曰静。他的画,静,颇有返朴归真、合乎自然之道家精神;儒家曰: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杨象宪教授的画风走的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不张不狂,不大不小,不疏不密,不蔓不枝,而所走的又无不在正道与定理之中;若再仔细看,杨象宪教授的画含有禅意,其画的每一个线条无不淡定澄怀,使人久久观之,渐入观照禅定之境。

    杨象宪教授的一生有过风,有过雨,也曾被人深深地误解过,但他从不放在心上。他牢牢谨记潘天寿先生对他说的话:“宁海人在中国美术史上没人留名,我们俩毕生努力。”他的心澄明似镜,故其画洁净如琉璃。一个心底干净的人,其画也洁;一个心底无私的人,也画也丰。有些画家视画如财,寸墨不赠,而他送给家乡的朋友从不要一分钱。他从南国到了孔圣人的故乡跟随孔圣人的足迹,教书育人,爱生如子,不管名气多大,为人总似江河之流,时时处下,低处有道呵!受邀到了国外,本该有很好的生活条件的,但他急着要回国,翌日便进了课堂,对学生们:我想你们呀。一个始终想着学生的老师胜过父母,难怪他走后,学生们痛悼恩师,呼喊魂兮归来!

    夏春明先生说:“丹青当不知老之将至。书画长久,假得年月时日,杨象宪可以走的更远的。”这话说在杨象宪教授走之前,现在读来,悲意难抑。我在网上杨象宪纪念馆里跟他说过这样的话“杨老师,这几天一直不相信您已经走了,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在网上读着那些悼念您的文章,感觉是不真实的,总觉得那是在悼念另一位跟您同名同姓的画家。但当我接到您的兄长象富老师的多次电话后,尤其是听到他在电话里痛彻肺腑的哭声后,我才相信您真的走了。象富老师是我的恩师,故当我听到他的哭声时,我也哭了,泪水止不住地流。现在,我也是在模糊的泪眼中写着这些不着边际的文字。一直来,象富老师把您当作他的骄傲。我们一直把您当作宁海人民的骄傲!您一走,象富老师失去了一位好弟弟,宁海人民失去了一位好儿子、好画家,我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好前辈!您的走,不但是宁海人民的损失,也是我国画坛的损失。”

    杨象宪教授走后,象富老师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每天有很多人上门或打电话来,请他节哀,他只要一听说“杨象宪”三个字,泪水就会掉下来,他说:这些天,我把眼泪都流光了。看到他如此伤心,我的难过又增加了一份,在悲痛杨象宪老师时,又担心他的身体会跨掉。在杨象宪教授走后一个星期,他给我写了一封信,他说这是弟弟去世后第一次提笔,信中写道:“象宪突然走了,真正走了。这一周我不知流了多少泪,我明知应该坚强面对现实,但感情又一次次胜过理性。我重翻他的作品,骤然发现过去未曾感悟的美:高洁之美、典雅之美、简炼之美、纯粹之美。越感到他六十年不懈修成的美,越情难自禁。前天,把书房里的‘老树着花’(贺我75岁生日)的画框翻过背来,我不忍看这枝挺拔美丽长长的梅花(由老树椿长出)。在许多好友的劝导下,我又觉得他人好画好,修成正果,升上天堂了。他为人间留下独创的至美的花鸟,是出自他至美的心灵,出自他对大自然、对人类的至爱和信念。写这信时,我又把这画框翻为正面了。健在的亲人朋友还是要用余年作有益于社会的事。”桃花潭水深千尺,哪及兄长爱弟心!

    行文至此,我又想起了开头说的那句话:行走在生死的旷野,每个人都在路上。有人走的路短一些,有人走的路长一些。而生命的长度到底有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的宽度,重要的是他给世间留下了什么。杨象宪教授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走的是他的肉体,而他那些花鸟,依然是他清晰的面容。这一生大成就,算起来,是非常辉煌的了,无论于逝者,无论于生者,堪告大慰!

    文末,拟一拙联挽之,恭送杨象宪教授坐上洁白无瑕的莲花,一路向西,早抵莲邦:

    已挥写无数花鸟佳构,人间留芳,缑城何处不尊贤;

    曾培植多少画苑后生,杏坛授道,曲阜当年称巨笔。

    2011年3月30日于杭州比竹居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