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东流到海文集最新章节!

      一

    八七年我19岁,刚读到第一首“朦胧诗”才知道作家有作协,作协由文联领导,属于政府部门。宁波的文联所在地,就在人流鼎沸的药行街一幢小楼上。

    说起我喜欢文学的缘故,当时也朦朦胧胧,现在回想,主要原因还是被语文课本里的美文所吸引,而最重要的原因,则是某一天被心中的一段情诗所诱惑。因为这个喜欢,所以我高中毕业以后选择的第一个正式工作,就是在文联下属的一个摄影图片社做彩照扩印工。这可是一个技术工种,每月将近500元的工资,相比我16岁的弟弟初中肆业到工厂上班一个月38元的基本工资可算是高收入了。而对于回城知青的父母,在艰苦工作支撑家庭之余,看见孩子们的成长,我想,这就是一份天大的喜悦吧。

    站在药行街220号的文联小楼里,我心中那份隐秘的喜悦,显然是没有人知道的,就像我心中同样隐秘的悲伤,因为高中时的早恋那爱情的逝去,也是同样无人知晓。。

    这是一幢民国时期的小楼,典型的中西合璧。楼起三层,左右厢房,厢房朝街的墙都拆成了店面,一边是一个书画社,另一边是一个图片社;露天中庭不大,却适合摆放原先的盆栽和现在的自行车。里庭并无多少装饰,杂物书刊堆放其间,已经沦为过道。最里面靠墙处,是一个粗大的木楼梯,看着结实,旋转着拐上二楼,红漆扶手早已班驳。二楼铺着木地板,软软的,一走一颤,仿佛整个楼都是积木堆砌的,充满了小孩子或者老年人般危险的弹性。左边是领导办公室,右边是文学港编辑部,中间的庭上,摆着一张大大的乒乓球桌,挂着网呢。三楼的房间更加狭小,记得有一个书画装裱工坊,装裱的女子也有工笔仕女的样貌。

    这幢小楼给我的印象中,最让我惬意和最让我充满幻想的地方,是二楼的窗前。都是中午时分。这个时候,二楼的门都关得紧紧的,领导和编辑们大都回家吃饭去了。我可以一个人偷偷跑上来,拿着一本书坐在窗前,背向领导办公室,面朝主编室,仿佛这是一个仪式,可以吸取到无穷的文学气息,提升功力。主编室里是李建树老师,他见人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欢天喜地,仿佛有说不完的好消息要告诉我们。我有时候也会乘机路过一下,瞥一眼半开的门里他工作的样子,但总也看不真切,只感觉里面好多的书,他在书里面埋着,不知道在挖掘什么。其它编辑的房间也进去过,并不是窗明几净,全国知名诗人张建红老师的办公桌很小,靠着墙,暗手,桌上堆满了高高的书籍和刊物,还有很多信件和稿子。张建红老师高高瘦瘦的,那时30几岁,每次看到他总是见他推着一辆28寸的自行车,从小楼的大门进来,这个印象又因为在他的诗里也同样出现而记忆深刻。反倒是他笑起来,虽然胡子拉扎却充满青春阳光的活力模样,一次次地被时间磨损了去。

    其实呢,坐在二楼的窗前看书,书是没看进去多少,除了文学的幻想,最多的是对这个小楼小资似的怀想。从一排玻璃竖窗看去,街上枝叶茂盛的法国梧桐已经探进了庭院,粗大的树叶和同样粗大的枝干,都沉浸在斑斑驳驳的光点里,唯一细腻的只有一线蓝天。露天庭院里的阴影,随着时间,慢慢地濡染着青石板的路。那路上仿佛快速地走动着白底黑面的布鞋,碎花布小腰和红头绳系着的长辫子,带动着民国的婢女,从家中出来。而我困在小楼里,困在一袭“五四”前夜的长衫里,不断地体会着爱情在我灵魂的莽野里拓展着她无比舒展的天空。

    二

    我确信那时候我的性格是内向的,甚至有点木讷,不通事务,完全不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当然,这个毛病以后也一直伴随着我,尤其是面对自己认为神圣的“文学和诗歌”时,几乎很少有勇气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在文联小楼工作的两、三年里,我从来没有一次自己跑上楼去向编辑们请教,我相信在老师们的眼里,我始终是一个缺乏自信,害羞腼腆的大男孩。

    和我一起进入图片社的方中,却是一个性格外向,阳光帅气的男孩。也许是他伯父是文联秘书长的缘故吧,他在文联小楼里上上下下认识很多人。他个子比我高,腿长背宽,倒三角的体型,一头浓密略带卷曲的黑发,忧郁的眼神里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他喜欢书法,中国画和篆刻。当他知道我喜欢诗歌时,仿佛找到了艺术道路上的知音,每每拿出自己的书法作品让我鉴赏,我哪有那个水平啊,只能凭着感觉胡乱说自己的印象。结果,这些似是而非的话,很快成了我们个人友谊的最好基石,使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有一次,他特意告诉我张建红老师的爱人董敏在隔壁书画社当售货员,说是可以把我的诗歌习作通过她转给张建红老师去看看。其实,那时候我也没多少自以为正儿八经的诗歌习作,多的是那种只写给一个读者的所谓的情诗,所以我只能敷衍推脱,可是,终究架不住他的热情相邀。于是,他借着买宣纸和毛笔的由头,把我拖到了董敏面前。

    董敏师母,年纪大概比我大六、七岁,那时候他们夫妇已经有了他们的女儿,记得叫硕人,是诗经里出来的。可是,从师母的脸上看过去,却要比她实际年龄小得多,和我们图片社那些二十一、二岁的女孩比起来也差不多大。一双大大的眼睛,目光明亮、单纯,充满一种倾听的姿势。小巧的五官,脸型非常柔和,洋溢着一种江南人家水灵灵的天然之色,加上知识背景的渲染,按照现在的说法,师母有一种知性之美。她的穿着很朴素,当然,那时候大家也不富裕,可是和小楼里那些时髦艳丽的女孩子比起来,她的朴素,在当时的我看来却拥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独特的美丽。

    师母的话不多,当她听说我也写诗并且想请张建红老师看看的时候,显然很高兴,说明天拿来就好。

    第二天我就兴冲冲地把自己精选的一些习作送到了师母手里,很快老师的批改就下来了,还带来了老师的一句话:多读书。

    这以后我又送了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