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打开宋词,我仿佛看见李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盼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她衣裙飘飘,婉婉约约卓然立于那些长短句之上。
初读李清照,真的无法把那个“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这天真无邪、妩媚婀娜的少女,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中顶天立地的豪放洒脱的形象统一在一起。但是,当我穿过历史的尘烟走近她跌宕多难的一生时,才发现她清丽、柔美的外表里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坚强刚毅的心。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学者兼文学家,同时是苏轼的学生;母亲王氏也是名门闺秀,饱读诗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应该说,早年的李清照是幸福的,高贵的出生,富足的生活,文学艺术的熏陶,使待字闺中的李清照对未来、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只要读一读她这一时期写的词就会明白,她就象一个美丽童话中的公主,过着诗一般的生活,幸福大把大把的攥在手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象一幅水彩画,又象一首梦幻曲,读来使人如闻荷香,身临其境,心向往之。18岁那年,正是人生的花季,绰约多姿的李清照嫁给了21岁的太学士赵明诚。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共同的爱好,相似的家庭,夫唱妇随,饮酒、斗茶、踏雪、赏花、填词,相依相伴多少个良辰美景,把她的幸福演绎到了极致。“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比看”(减字花木兰),幸福娇嗔的神态跃然纸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写给新婚不久的夫君赵明诚负笈远游时的词,语词间情深意浓,读来叫人怦然心醉,使人觉得牵挂和被牵挂都是一种幸福。
如果李清照一直沐浴在风花雪月、暖衣美食之中,整日悠闲地呤诵着那些男欢女爱、离愁别绪的词作,那么,在恒河沙数的中国古代的文人中,也许她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罢了“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在她身边白白走过”然而“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似乎已经成了文人的宿命。屈原遭流放后创作出千古绝唱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国语,孙膑被砍去脚后编著出影响后世的兵法,吕不韦被贬后有吕氏春秋流传于世,等等,不一而足。李清照也不例外。公元1126年,李清照42岁那年的冬天,时局发生了剧烈动荡,金兵大举入侵,一举攻破了北宋的都城汴京,消息传来,举国一片惊惶。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家也在这场争中不能幸免,他们存于青州的书画古器也被敌寇的一把大火烧得精光,心爱的藏品焚为灰烬。故乡已不复为昔日之故乡,明媚的家园已沦为异域,一家人开始了漂泊不定的旅程。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公元1129年,丈夫赵明诚在流亡途中得急症病故。如果说家园失去了,李清照还有丈夫的爱,正是这份爱鼓励着她,支撑着她,即使流亡,即使风餐露宿也无所顾惜。可是现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她将从此永远是天涯孤旅了,等待着她的是孤苦伶仃颠沛流离,是世情险恶中伤欺侮。更令她惶恐的是,有小人向朝廷诬陷她“颁金通敌”欲置她于死地而后快。为了表明心迹,当金兵一路追赶着高宗时,李清照也匆匆忙忙地携着一批古物南下,追随高宗踪迹,打算把它献给朝廷。一路上,她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其间的人情冷暖,非常人所能想象,最终她还是没有能追上皇帝。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心力交瘁的李清照写下了确立她在中国文学史上“词宗”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说李清照前期的词也写到愁的话,那应该只是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强说愁,是少女淡淡的轻愁,是少妇依依的闲愁。这一切的愁绪,在某种程度上被美满幸福的爱情婚姻生活轻松化解了。而声声慢里表现的“愁”是词人经历了大悲大痛、大彻大悟之后的人生况味。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愁既不是那种“欲说还休”的情感体验,也不是“人比黄花瘦”的情感折磨,而是李清照强烈“忧患意识”的真实流露。这种忧患意识是与辛弃疾的“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热情是相通的。是啊,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丧失亲人的遭遇,怎一个“愁”字了得。而从中折射出的那种对民族、对国家、对个人际遇深沉的感伤情怀,产生了摇人心旌的艺术魅力。
“花自飘零水自流”花亦非花,水无语自流,人也早已作古。但流不去的是李清照那衣裙飘飘、婉婉约约的美丽。她的那些渗透着人文精神、摇曳多姿的诗词,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必将使更多的现代人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值得我们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
永远的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