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领先四十年最新章节!

    巫县的人,说话带有浓重的方言。

    他们在说话的时候,h和f是分不清楚的,而且也没有前鼻音、后鼻音和边音之分。三区这边,尤为严重。

    三区人经常到外地讲家乡话,别人都听不懂。譬如,他们讲“盐桥坝的昏,一吹毛一喷”。别人都不明白说的啥,其实就是“羊桥坝的风,一吹毛一蓬。”

    例子还有很多,最出名的,就是边音的俗语:“走路莫走binbin,爬树莫爬激n激n,不然摔个yinyin。”这是很简单的一句话:“走路莫走边边,爬树莫爬尖尖,不然摔个眼眼”。

    杨援朝如今是巫县的县委副书记,他除了分管巫县的经济和意识形态以外,重点就是到三区蹲点。

    今天一早,杨副书记在区公所吃完早饭,就在临时通讯员黄新光的陪同下,到川主大队去看看水稻配种的试验田。

    在整个巴蜀,有很多叫川主的地名。概因三国时期,刘备入川,后人为了纪念他,只要能与这位蜀汉之主扯得上关系的地方,都叫这名字。

    譬如说,白帝城附近,有川主坝,据说刘备曾在那里驻兵。

    云阴县本来是张飞的主场,张飞牛肉干扬名巴蜀。当然也不可能冷落张飞的结拜大哥刘备呀,在那里有川主庙。

    事实上,在巴蜀境内的川主庙,不计其数可能比较夸张,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这个川主大队,建国前有一座庙,就叫川主庙。

    来历已经不可考。

    原本的时空里,巫山的姥姥家就在川主八队。当时有人说这里就是刘备曾经来过的地方,小时候,巫山还相信。虽然年龄增大,看到的书越来越多,为此产生了质疑,还和舅舅就此经常争论。舅舅自然是以刘备来过为荣,外甥觉得不管怎么着,刘皇叔也不可能到这里。

    当然,结果是舅甥俩是谁也不服谁,不了了之。

    “副书记,在川主有几个地方都有水稻配种的试验田,你今天想去看哪家?”黄新光是三区的通讯员,临时配给杨援朝的,还不是很清楚自己领导的性格。

    “都哪些地方?”杨援朝下放到巫县几年,本地话也说得像模像样。

    “我看看啊,副书记。”黄新光掏出携带的文件夹:“庹家湾的庹跃进家、李家屋场的李光荣家、马家沟的马飞江家,资料上说他们都是水稻种稻专业户。”

    “那他们三家谁家更近一些,位置关系怎么样?”杨援朝感到一丝无奈,通讯员临时抱佛脚,真不是办法。

    黄新光不好意思地挠挠脑袋:“副书记,我对三区不熟,刚分配过来三天。”

    “哦?”杨援朝才觉得自己错怪了这个小伙子,其实他自己也比别人大不了几岁。

    杨副书记沉吟了下:“没事儿,我们边走边问吧。”

    这个年代,通讯员和几年后的秘书一个性质。但他们不会在称呼的时候,把自己的领导副字去掉。

    你还别说,黄新光做了一些工作。当两个人的自行车骑到羊桥的桥那里时,他看到桥上写的是羊桥大队的字样,赶紧捏住刹车:“副书记,我们就把车子丢这里,从桥上过河。那边没有机耕道,只好走路了。”

    两个人推着自行车过了桥。

    柳树荫下,一位老农坐着草墩背靠柳树在那里乘凉,用绳子把在河里撒欢的牛拴在大柳树上。

    老农嘴里咿咿呀呀地哼着民歌:“荷包哇儿啊绣一哟针呢,要绣那个天边呢那朵哟云......”

    “大爷你好!”黄新光老远打着招呼。

    老农怡然自得,压根儿就没听到有人在叫他。

    “你老家不是这里的吧?”杨援朝拍拍小黄的肩膀。

    “嘿嘿,副书记你说对了,”黄新光挠着头皮:“我老家是双桂县的。”

    “老者,到川主怎么走啊?”杨援朝大步走过去,他知道在这一带管大爷大娘叫老者就对了。

    老农的哼唱声戛然而止,睁开眼睛,看到杨援朝的衬衣口袋上挂着钢笔,还推着自行车。他赶紧站起来,指着面前的小路:“这位同志,你从小路进去,沿着山脚走就到了。”

    杨援朝准备锁上自行车,老农忙招呼:“自行车能推进去,这一带都是红沙土,有些宽的地方还可以骑进去。”

    说着,老农有些自得。他有个本家兄弟在供销社做饭,给他炫耀过在小路上也能骑自行车的事情。

    这三家专业户,成三角形。

    杨援朝打听清楚后,准备先去李家屋场,再到马家沟,返回庹家湾上公路到区公所。

    两个人骑骑走走,到处看看农民的山地水田。

    又打听了几次,差不多过去了两三个小时,才到李光荣的自留地边。

    当初包产到户的时候,生产队的队长们确实煞费苦心。

    每个生产队的山地水田,都有生地熟地之分。

    没有人愿意要生地,也没人愿意看着别人全是熟地。最后,为了兼顾到每一家,生地熟地划成一绺一绺的。每户农民,根据人口的多少,能分到大小不一的熟地。万一有些家熟地不够,就把生地多分一些过去。这样皆大欢喜。

    李光荣家的试验田,当然是在生地里,因为种稻的产量不高,要是在熟地就不合算。

    田里有两个人,里面的水只有脚踝那么深,应该是主人自己放的水好进去作业。

    两人都戴着草帽,低头在水田里干活。

    这个田的水稻种植很有意思,一行高的水稻,旁边就是一行矮的。

    旁边的水稻田,秧苗长出第一节稻茎,是分蘖期。那些农民在自己的水田里施肥,脑袋不时往李家的种稻田瞅瞅。

    在种稻田里作业的农民,一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