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献,(军费和行政费用)至少要超过政斧和军方。
但是,这谈何容易。
军方,也就是李广,在战后肯定不会把企业和作战部门搅和在一起的。其实现在虽然有经济上的联系,技术上也不可避免的有联系,但是军方除了负责保卫工作,管理已经交给了政斧。也就是说,军方在未来有可能退出对国民经济主导权的竞争。但是也只是可能,因为有些项目,除了军方还真不一定有人投资。
最明显的就是大口径榴弹,高炮炮弹以及穿甲弹的生产。因为其生产难度高,民间企业宁可赚取微薄的利润,生产迫击炮炮弹,却不愿意开发这种高附加值产品。当然也与其技术水平有关,薄弱的基础使得民间企业无力进入这类企业。
至于战机坦克或者高炮潜艇军舰,这样的高技术,高难度的行业。指望民间投资,怕是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走向这条道路。
所以,在李广的超时代的眼光下,军方即使精简项目,说不定还能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位置。
政斧方面。拥有庞大的资源,把政斧看成一个企业的话,可以说整个大唐岛以及海唐国附属的岛屿全是其资产。
相比较之下,工农商加起来想超过政斧和军方实在是太难了。甚至在未来,海唐国总人口过千万,民间经济对国家的贡献都不可能超过军方加上政斧。
海唐国的走向会如何?
李广真的不好回答。
现在李广是海唐国的海陆空三军司令,虽然没有挂其他的职务,但那是因为在目前的局势下,作战仍然是第一要务。如果李广挂上了总统或者大唐总长这样的职务,就无法领军作战了。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李广也不可能为所欲为,或者说不顾部下的意见一意孤行。
比如当初李广不同意由政斧办某些企业,但是那些极为必须的企业虽然能赚钱,却没有民间经济肯接手。民间经济实在是太弱了一点,根本没有承接的能力。
如果白送的话,根本就说不过去,无论是政斧还是军方都不可能同意的。
不要指望所有人都大公无私,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战争,李广也不天真。**决定脑袋,在海抗军不少人的心目中,海唐国是他们打下来的,也就是他们的。这个他们指的是以李广为首的军方。
在军方很多人看来,为了吸引移民,为了长远发展,白送田地已经是非常大气的了。如果白送企业给商人,肯定会引起军内的反对声浪的。
有些事情是有着巨大惯姓的,有些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李广一直兢兢业业,精力主要放在战争上,在生与死的边缘,李广自认没有敢骄傲自满。但是一旦和平来临,政斧加上军方独大的局面下,他能不能真的继续保证脑袋清醒,他自己都不敢说。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种停留在人治层次的格言,如果放到国家层面上,人治天下,必然最终的结果就是毒才。
政斧方面迄今为止做的都相当不错,但是作为制度论的推崇者,李广觉得仍然必须建立一套监督机制。没有监督,圣人也会走邪路。
虽然在这些年李广对于政治的理解力提高许多,但是要论治国,半瓶水都是夸他。不过二十一世纪网络发达,李广虽不通**作,也知道制约和平衡才是国家政治的根本。
袁然制定的婚姻法,给李广造成诸多困扰,但是也正是这种困扰提醒了李广。
是时候制定法律了,即便不可能完备,也可以先制定单项法律--比如新闻出版法。
工农商联合会的力量太弱,需要再增加一股力量来平衡军方和政斧,同时也是监督政斧。虽然相当长一段时间肯定无法真正平衡,但是必须开始了。而新闻出版法,就是其中应有的一个环节。
李广真担心,现在不确定基础,将来国家的走向出现不可逆转的风险。那样的话真的会出问题的。而且是大问题。
四二年年底,海唐国开始从国内,英国,美国聘请法律专家,着手制订法律。
说说李广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吧。
在李广的心目中,一个国家走什么路线不重要,甚至体制也不是什么绝对的。而且他不绝对认为社会主义体制就不如美国的**体制。可以说,李广虽然有多出这个时代几十年的眼光,却仍然不能肯定什么制度最适合海唐国这个特例。
李广思维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能够自我更新,吐故纳新,有创造力的国家体制。至于用某主义先天限制自身的探索的体制,或许在某一阶段有利于国家。但长远的看来,李广认为那是强国的一种阻碍。
这个体制可以冠上无数的名称,或许有海唐特色的xx主义也是不错的名称。但是这个体制必须有自我控制,自我纠正错误的能力,而且体制或者制度绝对不能固化。
以上都算是远虑。不过目前在海唐国政斧内部,各方力量都有所展现。拓荒部胡博丰算是军方力量的体现,移民部李汝霖算是政斧力量的体现,而工商部苏茂德算是民间力量的体现。至于民政部实际上在权力架构中算不得什么。总之政局平稳,并无近忧。
(这几章虽然不精彩,但是写着可真是费力。诸位大大有什么建议可以指导一下流水。看在如此辛苦的份上,求打赏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