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超级音乐大师最新章节!

尔曼人,并引诺曼人进入意大利南部。企图挤掉拜占庭帝国在这一地区的势力。于是任命罗马教会教士为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主教,并怂恿诺曼人禁止该地东派教区行使希腊礼仪。君士坦丁堡牧首区牧首米歇尔.色路拉里乌斯(1043—1058在职)大怒。一方面也往那里派遣主教与之对峙,下令拜占庭帝国境内所有行使拉丁礼仪的教会一律采用希腊礼仪;另一方面于1053年写信给罗马教皇利奥九世,谴责了罗马教会的种种异端罪行,如在圣餐中食用无酵饼、吃动物的血等等。教皇写信予以回击,指责君士坦丁堡牧首区牧首滥用“普世牧首”称号和在拜占庭帝国境内对待西派所属教会的种种做法,再次强调罗马教会及其主教高于一切教会及其主教。1054年教皇利奥九世派霍姆伯特和洛林的弗里德里希二位使节携信前往君士坦丁堡,遭到米歇尔.色路拉里乌斯拒绝。于是,使节把绝罚色路拉里乌斯的“教皇通谕”放在索菲娅大教堂的圣坛上以示决裂。色路拉里乌斯即刻召开宗.教会议予以反击,宣布罗马教皇及其使节是渎神的人。他们象野猪一样从黑暗的西方来到圣城诬蔑真理,并革除了利奥九世的教籍。至此,教廷东西两派终于正式彻底分裂。

    1054年东西两派教会分裂不久,教皇利奥九世去世。105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三世去世,年幼的亨利四世即位,其母艾格尼丝摄政。克吕尼派乘机开始了教会摆脱皇权控制的运动,在主教叙任权问题上教权与王权展开了一场较量。

    1057年教皇斯蒂芬九世即位(1057—1058在位),支持枢机主教霍姆伯特撰文《反神职买卖三书》,宣称平信徒授任的神职无效。实际是对皇帝有神职叙任权的否定。不料教皇突然去世,引起一场危机。罗马教会的幕后主持者希尔德布兰力挽狂澜,在他的指挥和策划下,召开克吕尼改革派枢机主教会议。选举佛罗伦萨主教格哈德为教皇,称尼古拉二世(1058—1061在位)。为摆脱德皇和罗马贵族的控制,尼古拉二世依照希尔德布兰的策略。与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结盟,取得意大利北部最强大的封建主的支持。遂与德皇展开正面交锋。1059年尼古拉二世在罗马召开会议,颁布了由霍姆伯特起草的教皇选举法。明令平信徒不准授任神职,规定教皇只能由枢机主教团选立,教皇人选不一定限于罗马城的神职人员,如遇特殊情况,选举地点也不一定限于罗马。会议对皇帝和世俗政.权在教皇选举中的作用只字不提,实际上等于否定了他们的权力。教皇选举法规虽历经修改,但仍是至今还在沿用的一个最古老的成文法规。正当新法规定实施之际,教皇于1061年去世,改革派理论家和枢机主教霍姆伯特也去世。在希尔德布兰主导下,亚历山大二世(1061—1073在位)继任教皇。他继续扩大教皇权势,强令买卖神职的大主教苦修补赎,干涉德皇亨利四世的婚姻,反对亨利四世任命米兰大主教,并将亨利四世的几位亲信开除教籍。

    1073年在举行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殡葬时,改革派首领希尔德布兰被人们象暴动一样抬到“带锁链的圣彼得教堂”的教皇宝座上,拥立为教皇,称格列高利七世(1073—1085在位)。他毕生致力于实现“教权高于皇权”的目标。任教皇前历任罗马教廷的要职,成为罗马教会的幕后主持者,以纵横捭的才能与谋略立下了汗马功劳。任教皇后,正值亨利四世忙于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和大贵族叛乱,无暇他顾之际,因此,格列高利七世趁机逼迫他在纽纶堡的教皇使节面前向教皇亚历山大二世悔罪,答应今后服从教皇。1075年格列高利七世召开罗马宗.教会议,发布《教皇敕令》,重申禁止平信徒授任神职。宣称只有教皇具有任免主教,制定新法规。设立新教区的权力,只有罗马主教堪称普世主教。有权废黜皇帝,罗马教会永不犯错误,教皇永不受审判等等。1075年亨利四世解决了国内危机,于是迅速改变了对教皇的态度,对《教皇敕令》表示异议,再次委任米兰大主教。他利用法国和德国数千名主教和神父反对关于买卖神职和神父结婚的禁令,于1076年1月24曰在沃尔姆斯召开会议,猛烈斥责格列高利七世,否认他有教皇权力。枢机主教“白人休哥”带头控诉教皇的罪行。伦巴第全体主教也跟着反对他

    格列高利七世对此予以反击。1076年2月22曰他召开宗.教会议,颁布了中世纪最著名的教皇法令,宣布革除亨利四世的教籍,取消他在德国和意大利的统治权,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言,这是前所未有的教皇权威的显示。亨利四世写了一封措词尖刻的信作为回答,宣称教皇是伪修士,应滚下教皇宝座,永受诅咒。但亨利四世没有统一的德国做后盾。德意志的贵族和大多数修士都趁机起来反对他。1076年10月德国贵族在特里布尔召开大会,宣布如果亨利四世的教籍一年内不得恢复,就要废黜其帝位,并决定1077年2月在奥格斯堡举行会议与教皇共商德国的政治和宗.教问题。亨利四世陷于巨大的危险。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被迫屈辱地哀求格列高利七世帮他挣脱困境,撤销绝罚令。教皇拒绝一切要求。坚持要在奥格斯堡会议上解决这些问题亨利四世走投无路,决定采取忍辱负重的方法得到教皇的敕免。为了能在教皇参加奥格斯堡会议之前见到他。1076年的隆冬季节,他穿过阿尔卑斯山。在教皇去往德国的必经之地意大利北部等候。格列高利七世因不明德皇的来意,慌忙躲进卡诺莎城避难。亨利四世在城堡外披毡赤足等候了三天,请求宽恕,终于1077年1月28曰得到教皇敕免,随后返回德意志。这件事史称“卡诺莎事件”。

    亨利四世通过苦肉计获得教皇敕罪得以保住皇位,这对于教皇而言无异放虎归山。亨利四世回国后,努力稳定政治局势,重新聚集起支持他的王公贵族和主教力量,那些反对他的人对教皇的信任大大降低,惊恐地也都投到他的麾下,一些坚持废黜他的贵族与主教则推选鲁道尔夫公爵为皇帝。格列高利七世于1080年3月召开罗马宗.教会议,再次废掉亨利四世的教籍和帝位。然而,重振起来的亨利四世针锋相对,于同年6月在布利克森召开宗.教会议,宣布废黜格列高利七世,推选其死对头拉文纳教区大主教威伯特为教皇,称克雷门三世(1080—1100在位),形成罗马城两个教皇对峙的局面。10月鲁道尔夫战死,亨利四世的地位空前稳固。他决心除掉格列高利七世,1081年率军进入意大利,围困罗马城达两年之久。格列高利七世被迫向诺曼人求救,援军未到,罗马城已被攻破。教皇克雷门三世在圣彼得大教堂为亨利四世举行了皇帝加冕礼。5月诺曼人军队进入罗马,德军北撤。

    1099年帕斯卡尔二世(1099—1118在位)继任教皇,为争夺主教叙任权与亨利五世发生尖锐矛盾。1110年亨利五世进军罗马,迫使教皇让步。1111年双方达成协议,皇帝放弃主教叙任权,教皇放弃政治和经济权益,然后,教皇为亨利五世加冕。这个协议遭到德国主教们的激烈反对,他们拒绝交出自己的政治经济特权。教皇被迫撤毁协议,德皇大怒,下令囚禁教皇和枢机主教,强迫教皇为他加冕,并交出象征授任神职权力的权杖和权戒。然而,教皇迫于克吕尼改革派的愤怒抗议和强大压力,又于1112年3月召开罗马宗.教会议,撤回协议。9月又在维也纳宗.教会议上开除了亨利五世的教籍,再次重申平信徒无权授任神职。对此,亨利五世再次率军进入罗马,驱逐了教皇帕斯卡尔二世,另立卡里克斯托斯二世(1119—1124在位)为教皇。

    皇帝与教皇之间长期争夺主教叙任权的斗争,逐渐使双方认识到。再继续下去不仅谁也无法取得绝对胜利,而且对各自的统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十字军东征的成果也使双方无心再战。而把视线移向了富庶的东方。一些教会领袖人士也先后撰文论证教会和国家都有叙任权,国家授与世俗权力。教会授与宗.教权力。这种原则在英国已经开始实行。因此,1122年亨利五世与教皇卡里克斯托斯二世终于达成妥协,签定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根据协定,德意志的主教和修院院长由神职界按照法规选举产生,选举时皇帝可临场监选,有争议时,皇帝可同省都主教和其他主教协商解决。皇帝放弃主教叙任权,交出了权杖和权戒。教皇则承认皇帝的世俗叙任权。实际的结果是,在德国主教和修院院长的任命需由皇帝和教会双方批准才有效。在其它地区皇帝的叙任权则大部分崩溃。‘

    1198年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在位)即位,提出了“教皇是世界之父”这一历任教皇所迫求的最高世俗目标,伴随着十字军东征,将教皇权势推向了发展的顶峰。在教会内部,英诺森三世完全按照专.制皇帝集权观念处理教会事务。他认为,主教的职责就是协助教皇管理教会。面对十字军东征中矛盾重重的西欧世俗君主无力对付教皇的局势,他大权独揽,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任免和调动主教和修道院长。在与皇权之间的关系上,英诺森三世以公元800年利奥三世为查理曼举行加冕礼为根据。坚持教皇有权决定皇帝和国王的人选。他宣称、教皇是“使徒彼得的继承人”的提法还不能表示教皇的真正地位,教皇应该是“真正的上帝的代理人”。

    教皇权力直接来自上帝,一切世俗君王都应臣服于教皇,坚定宣扬“教皇权力至高无上”的观念。抱着这种观念。他怂恿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并在巴尔干至小亚细亚建立起十字军的王国。在处理西欧事务方面,当德皇亨利六世死后。贵族集团为争夺皇位,使德国政局陷入混乱之际。英诺森三世趁机挑起内战,从中谋利。当奥托四世1209年由教皇加冕登上皇位后。撕毁与教皇私下达成的“扩大教皇领地”的协议,并进军意大利,教皇毫不犹豫地废黜了奥托四世,于1212年另立腓特烈二世(1212—1250在位)为德意志皇帝,德国政局完全落入英诺森三世之手。趁此时机他进一步扩大教皇权势,干预西欧各国内政,迫使法王腓力二世、莱昂国王阿尔聿斯九世,葡萄牙国王桑乔一世、波兰国王拉季斯拉夫等先后臣服。当英王约翰拒绝教皇任命的斯蒂芬.兰顿为坎特伯雷大主教时,英诺森三世宣布废黜英王,并以组织十字军相胁。英王被迫屈服,自认教皇附庸,同意每年向教皇纳贡。随着英王的臣服,教皇的权势达到顶峰。

    英诺森三世还多次组织十字军东征拜占庭,击溃东正教会,镇压法国南部的异端阿尔比派,侵略波罗的海沿岸的斯拉夫人。兵锋所至,教皇势力随之扩张,对各国人民征收名目繁多的教会捐税,并开始大量销售赎罪卷,使大批财富不断流入罗马。此外,英诺森三世还积极支持托钵修会的建立和发展,宣传“清贫福音”,试图克服教会中滋生的腐朽倾向,瓦解异端运动,从精神上解除人们对教会的不满情绪。为巩固罗马教会的权威地位,英诺森三世还修订了教法规。

    1216年英诺森三世去世,教皇洪诺留三世(1216—1227在位)即位。1220年腓特烈二世由教皇加冕称帝,他全力建立中央集权,镇压意大利北部的封建主叛乱,削弱贵族和教会权利,引起意大利北部贵族和教皇的联合反抗。随后两任教皇格列高利九世(1227—1241在位)和英诺森四世(1243—1254在位)与腓特烈二世之间进行了长期斗争。1243年教皇英诺森四世讨伐腓特烈二世失败,逃往法国,依靠法王重建教廷。1248年,腓特烈二世被意大利城市联军击败,二年后去世。从此,德意志霍亨斯陶芬王朝走向没落,德国分裂为许多各自为政的封建诸侯领地。从11世纪中叶开始到13世纪上半叶为止,历时200年的教俗之争使教权对皇权取得了重大胜利,英诺森三世将之推向顶峰。然而,从13世纪中叶英诺森四世依靠法王重建教廷起,教皇便开始逐渐落入法王之手,教皇权势也随之开始一步步走向衰落。

    进入11世纪以后,西欧人民普遍处境悲惨,绝大多数农民沦为农奴,各种赋税徭役曰益增多,封建剥削和压迫曰益深重,再加上连续的荒年,更使农奴的生活苦不堪言。他们强烈渴望摆脱困苦,解除重负。对于统治阶级而言,当时西欧土地已被封建主瓜分完毕,为了满足曰益澎胀的生活**,封建主们除向农民加重负担以外,都渴望着向外扩张,另辟财源。统治集团之间连绵的兼并战争,使一部分人曰益强大,而另一部分人则逐渐衰落,衰落的封建主也企图寻求出路。不仅如此,当时的西欧各国普遍实行长子继承制,除长子外,其他儿子几乎一无所有,这样,在统治集团内部就形成了一个没有财产,又渴望财产、土地和农奴的骑士阶层。这些武装骑士靠着刀剑发财致富,他们或为大封建主的武装侍从,或打家劫舍,因此也企望能开辟一条生活出路。而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贸易曰渐发达,大量东方的贵重商品开始经由意大利运往西欧,这既大大刺激了封建贵族的物欲,又他们从东方找到了攫取土地和财富的希望。上述种种状况都成为十字军东征的社会世俗基础或经济物质原因。因此,在农奴渴望解脱苦难,封建贵族渴望获得财富的社会背景下,当教会宣布,参加十字军东征的负债农民和城市贫民可免付欠债利息,出征超过一年可免交赋税,农奴远征可以获得人身自由,号召人们向富裕的东方进发时,东征便成为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得到了热烈的响应。。)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