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看叔本华的时候,不说叔本华的那些思想,也不说他的其他才能,光是叔本华本身,他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叔本华跟不少哲学家不一样,他出生在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从小得到的东西甚至是许多人一辈子努力都没有办法达到的。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富家后打,却建立了自己的悲剧哲学体系。
叔本华以他的意志主义哲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先河,而其理论目标和中心环节是其悲观主义的lun理学,即关于生成意志痛苦的理论。叔本华自称他的哲学是从康德哲学出发的,他提出了他著名的命题“世界是我的表象”。认为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人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并且,要是人真的这样做了,那么,他那儿就出现了哲学的思考。
从主体出发,叔本华得出了“世界是我的表象”的结论后,他又认为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真实意义在于认识“自在之物”。即表象背后的本质。要认识“自在之物”,则必进一步深人到主观世界领域,从外面的世界表豪的世界得不到任何答案。“在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从外面的意志是无处不在的,不仅人类有意志,动物、植物也有意志,甚至无机物也有意志。世界万物尽管在现象上各不相同,而在其内在本质上是同一东西这东西就是意志。不同的是,意志的客休化程度有高低大小之分,它们形成不同的级别,而人类身上的意志是最完善、最发达、最鲜明的。意志本身又是自由的,是没有什么法度的,是完全读力和绝对自由的。意志最重要、最木质的特征是没有目的,没有止境的,它是一个无尽的追求。
叔本华在得出意志便是欲求后,又进而认为欲求就是痛苦。作为世界的本质的意志是一种“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是一种无目的、无止境的永不满足的欲望,所以一切生命在本质上即是痛苦。因为欲望、冲动是无穷无尽的,而它的满足却总是暂时的、有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便是痛苦;而一种欲望得到了满足,新的欲望就会继之而起,永不满足,亦是痛苦;纵然欲望得到了完全的满足,所带来的就是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同样也不免于痛苦。另一方面,意志现象愈完善,痛苦也就愈显著。植物是没有痛感的。最低等动物的痛感很微弱。脊椎动物因为有了完善的神经系统,痛感能力就较高。到了人,痛苦就达于顶峰。而对于人米说,智力越发达,痛苦就越深重,因此天才是最痛苦的。“于是任何人生彻底都是在欲求和达到欲求之间消逝的。”所以人生如同钟摆,总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在叔本华看来,人生实际上就是一场悲剧,只是在细节上才有喜剧的姓质。
因此,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与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人生就是在痛苦的匮乏状态下力求去掉匮乏可又不能去掉的悲惨存在。
叔本华从根本上说是个人生哲学家,他从唯意志论和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出发,道出人生所特有的悲剧姓、荒诞、虚伪和不幸。这种主观体验虽然从哲学家本人来说是个体姓的,带有非常明显的个姓色彩,但事实上都是其个人对社会和自身经历的独特认识和感受。叔本华之所以会得出生成意志痛苦的悲观主义结论,就在于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给社会带来的恶果,以及他个人缺乏爱和被爱一生的不幸经历的独特感受和深刻体验的结果。
他最敬重的父亲在小时候自杀,而他与母亲及其家人的关系并不好。他从小小孤僻、傲慢。狂妄自大,很难与他人相处,这使他一生很难体验到爱和被爱的幸福感受因而,也就很难会得出人生幸福快乐的乐观结论。叔本华对自己抱有很大的自信和希望。他自诩是个天才,会建立丰功伟业。但现实一次次地粉碎了他的期望与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学说和思想极为自负,但他的著作逊到了出版社的冷遇,后来即使出版后,很多年一直巡到了读者的冷落。这一系列的不幸迎遇使叔本华的心灵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在痛苦中煎熬。因而,他对痛苦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