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知道造反这事,只要公布了,行动就要迅速,所以,他在手下杀了朱国治后,急命人将俩钦差捉住,拘禁狱中,然后做了面旗帜,竖起府前,旗上写的是“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吴”
    十一字,一面又赶撰檄文,其文道:
    “本镇深叨明朝世爵,统镇山海关,一时李逆倡乱,聚众百万,横行天下,旋寇京师,痛哉毅皇烈后之崩摧,痛矣东宫定藩之颠跌。
    文武瓦解,六宫纷乱,宗庙邱墟,生灵涂炭,臣民侧目,莫敢谁何,普天之下,竟无仗义兴师。
    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血有干,心痛无声。
    不得已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李贼遁逃,誓必亲擒贼帅,斩首以谢先帝之灵,复不共戴天之仇。
    幸而渠魁授首,方欲择立嗣君,更承宗社,不意狡虏再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京,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追悔无及。
    将欲反戈北逐,适值先皇太子幼孩,故隐忍未敢轻举,避居穷壤,艰晦待时,盖三十年矣。
    彼夷君无道,奸邪高位,道义之士,悉处下僚,斗筲之辈,咸居显爵。
    君昏臣暗,彗星流陨,天怨于上,山岳崩裂,地怒于下。
    本镇仰观俯察,正当伐暴救民,顺天听人之日也。
    爰率文武共谋义举,卜甲寅正月元旦,推奉三太子,水陆兵并发,各宜懔遵诰诫!”
    他这檄文一出,那些明朝遗老,纷纷相贺,其中听说朱三太子尙存,更是以手加额,以为天不绝大明之裔。
    朱慈炯看了这檄文,点了点头,道:“写的不错!
    只是若早三十年,吴三桂就是一代忠义之臣了!”
    吴三桂见朱慈炯对檄文点头,便笑道:“太子爷,怎么样?”
    “不错!”
    朱慈炯赞道,问道:“大元帅接下来将攻取何处?”
    “先占云贵川,再取京城,你以为如何?”
    吴三桂问道。
    朱慈炯心想:“这不是行险之法,这是想做富家翁的做法!
    既然造反,就要行险,最好的法子是直接进攻京城,拿下了,就夺取了天下;拿不下,无非是成王败寇而已!”
    他心里这样想,嘴上却道:“大元帅高明!”
    “哦,你也认为高明吧?”
    吴三桂得意说道。
    “大元帅先占领根据之地,再谋求发展。
    退可守云贵川,不失为王;进可攻京城,攻破的话,就是取得天下!”
    朱慈炯把吴三桂的意图说了出来道。
    吴三桂听了哈哈一笑,道:“太子爷不愧是太子爷啊!”
    “那好,明日孤就将洪门和天地会的人集合,可以做大元帅的前锋军!”
    朱慈炯说道。
    吴三桂大喜,道:“好!”
    心想:“有你们这些江湖人士打前锋,本王大部队在后面,肯定可以杀得清兵闻风丧胆!”
    “那,孤先去准备了!”
    朱慈炯说着,告辞出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