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这是华夏古代的一句话。
    许广陵当年初学作词作曲的时候,她妈妈的做法就是扔一大堆的流行歌曲给他,让他听。
    听了多长时间呢?大概有两到三年左右!
    一开始许广陵其实不知道什么词曲,更不知道什么作词作曲,他就是听歌,然后根据他妈妈说的,把他喜欢听的歌给挑出来。
    第一遍听的时候,许广陵挑出来的,其实都是旋律比较棒的歌,简单地说就是“动听、好听”
    ,听到第一遍,就能抓住耳朵。
    然后他妈妈就不让他听歌了,说老听歌的话对耳朵不好,让他跟爸爸学写文什么的。
    其后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时间,许广陵几乎是没好好地、认真地、从头到尾地听完一首歌。
    这般休歇过后,他妈妈又把一堆流行歌曲扔给他,让他挑出喜欢的。
    这次再挑的时候,许广陵的喜欢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旋律动听悠扬的歌,还是能第一时间抓住他的耳朵,让他把这些歌从那一大堆的“歌海”
    里捞出来。
    但进一步选择的时候,许广陵就发生了一些犹豫。
    如果是两三年前,他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些歌放入喜欢的那一类,但现在,许广陵发现,这些歌虽然旋律都很好听,但那些男女声音唱的,有好些实在是让他不怎么欣赏。
    比如说明明应该是沉重又或者悲伤一点的歌,但被唱得却显得有点轻快,又或者反过来,明明是很俏皮的歌,却被唱得很呆板。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风格不搭。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好些方面。
    总之,许广陵发现,单纯的“好听”
    的歌,已经不能让他很喜欢了。
    第一遍,他能把它们挑出来,但是第二遍,他又会犹豫着把它们放回去。
    这是许广陵的第二次“学习”
    。
    然后后面还有一次,是第三次。
    三次过后,他妈妈才开始告诉他,一般人听流行歌曲,也要经历三个这样的过程:第一个过程,挑曲,第二个过程,挑唱,第三个过程,挑词。
    曲、唱、词,这也是流行歌曲的三大元素,又或者说三大要素。
    曲不好听,注定受众不广。
    因为大多数人听到它的第一时间,发现它不抓耳朵,就把它排除了。
    歌手唱得再好,这首歌的歌词写得再好,也没有大用。
    唱,是紧排在其后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