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二章 心态与进京
朱棣是个权力欲望很重的皇帝,但是并不代表他就是个朱元璋一样的大事小事都要一把抓的皇帝。
朱元璋能够每天忙碌七八个时辰,只差连老百姓饭桌上吃什么都要管。
但是朱棣毕竟是个官二代了,他虽然也像朱元璋一样喜欢集权,却不会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为国为民上。
他喜欢美女,喜欢享受,喜欢每天晚上能够在后宫里欣赏一出宫女们的歌舞和大戏。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他也学会了放权,不让自己跟自己的父亲一样呕心沥血。
对于他这个马上皇帝来说,兵权是最主要的,稳定是次要的。
至于老百姓的日子过的好不好,他很少关注,只要他们能活下去就够了。
但是,三个儿子都让他失望了。
朱高煦最像他,却只学会了战场上的勇猛,毫无心机,只能为将,不能为帅。
他对民政毫无见解,丝毫不顾忌老百姓的死活,若是为君,必是暴君。
朱高燧恃宠而骄,恣意妄为,不过是个纨绔子弟。
如今受了太孙的蛊惑,更是迷上了财货,不过这样也让他更放心了。
朱高炽这个儿子幼时聪明伶俐,却受朱元璋教导太深,迷信儒家,这是让他最失望的。
他只学会了爷爷的皮毛,根本没有学到爷爷的精髓。
朱棣对自己的父亲是非常钦佩的。
他幼时勤奋好学,经过世事历练,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可是朱高炽呢?人云亦云,现在完全被那些大臣所蛊惑。
甚至于,那些大臣利用他来跟自己掰手腕,而他却毫无察觉。
所以朱棣基本上不会允许他过多参与朝政,只给他一个詹士府,给他画一圈,让他在圈里玩。
只要他受他人蛊惑,想要跳出来,朱棣就会把他打回去。
对于这个孙子,朱棣是最满意的。
小小年纪就心机深沉,将权力游戏玩的出神入化,甚至能建立属于自己的规则。
一个皇帝,不需要熟读经书,也不需要武力超群。
最主要的就是要洞悉人心,学会平衡,这样才能稳定局势。
大儿子偏文,二儿子偏武,只有这个孙子才明白皇帝这个位置真正代表的意义。
但是,皇位只有一个,而他朱棣也还不老……
他今年也才57岁,在他自己看来,自己最少还能再活十年。
在东征东瀛之前,他其实已经在有意过渡权力给自己的这位孙子。
不管是让他掌管海军,还是任由他跟各位将领靠近,都能证明他想要稳定权力交接的意图。
就连朱瞻基在宫中笼络这些内侍,他也从来不管。
在他看来,朱瞻基越能干,权力过渡的越平稳越好。
但是这一切,从朱瞻基干脆利落地将东瀛才在脚下之后,一切都变了。
因为朱瞻基的强势崛起,受损最大的不是自己,而是一直被自己打压的太子。
太子一直只是在文臣之间有些支持,以前的军队支持朱高炽,但是在丘福死了之后,军队就保持了中立。
他们瞧不起连走路都需要人扶着的朱高炽,更因为朱高炽一直重文轻武。
所以在太孙北征之后,军方的将领将希望放在了对军人更加亲近的朱瞻基身上。
对处在夹缝中的太子,朱棣并没有怜惜。
他是一个好儿子,一个好父亲,一个好的太子,但是唯独不是一个好皇帝。
对太子的势力受到挤压,朱棣是乐见其成的,但是携着征服东瀛的巨大功劳回来,朱棣突然发现,连自己的威信也被这个孙子给压迫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