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半部论语显然不够用。
    为了应付延迟到了四月初四的春试,步安使出了浑身解数。
    住在流云台上的书院学子们,每天都能见到他迎着朝阳大声诵读的场面,钦佩之余,也有些不解:
    “这人已经十六七岁,还在诵读入门经要。
    蒙学时,都干什么去了?”
    儒岱镇上的商户上山来送些杂货,听见他磕磕巴巴地背着《论语》,也会感慨:“看来这天姥书院真正是没落了。”
    下山之后,还要拿这一幕来教训膝下的孩童,说一说“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的道理。
    唐文毅大约也听到了“半部论语步执道”
    的传言,不敢再来走动,生怕被人说成是物以类聚。
    只有宋青每天仍旧没心没肺地往这里跑。
    偶尔还会解释一下步安学经中遇到的疑问。
    在他天南地北的闲扯中,步安知道了邪月灭宋的典故;知道了隆兴皇帝有关“逐月”
    的告天下令;知道天姥书院有十三位养气境界的大儒、两位无罔境界的国士,而山长怀沧的境界无人可知。
    他还听说一度被书院视作复兴希望的天才儒生司徒彦,十九岁那年便入了“养气”
    境,成为当世最年轻的大儒,却在三年前转学去了汴京的乐乎书院。
    但这些都距离步安太遥远了,只是他偶尔从书堆中抬出头时,听来调剂心情的故事。
    隆兴皇帝要对付邪月,山长怀沧要复兴书院,司徒彦要去这帝国的中心实现他的抱负。
    步安想象着有一天,自己也会身骑白马跨进汴京,踏上这世界中心的舞台,可眼下,他只想通过一场春试补考,成为这没落书院中的一名学子,继而摆脱入赘的命运。
    有时他也会疑惑。
    为什么两个世界都有一个步安,都是华亭人,都是父母早亡?他在客舍铜镜里看到的少年仍是记忆中自己的模样,只不过年轻一些,清秀一些。
    好在他没有闲暇来思考这个问题。
    脑子里装满未经消化、似是而非的文言文,像粗心的厨娘花了太多时间捣鼓出来的一锅炖菜,看上去什么都有,可到底有些什么,却又难以厘清。
    有一天深夜,他在客舍硬邦邦的木板床上辗转难眠,在起来背书和赶紧睡觉之间犹豫不决时,听到门外有悉悉索索的声响。
    他轻手轻脚地下床,慢慢地,尽量不发出声音地拉开门闩,然后一下子推开门。
    步安很好奇,到底是谁每夜偷偷地在客舍门外放置野果、小兽,可血色月光映入眼帘的刹那,他心头一惊,突然想起邪月当空,百鬼夜行的说法。
    红纱般的月光下,果然有一只白晃晃的鬼站在门外!
    步安只觉得浑身汗毛都在这一刻竖立起来,就在他要惊叫出声之前的一息,一张小手捂住了他的嘴。
    手是暖的,不是鬼!
    步安瞪大眼睛,看着一个矮他一头,穿着白衣白裤,一只手里拽着两个野果的小女孩儿。
    对方也瞪着眼睛看他,似乎比他还要紧张。
    “公子……”
    女孩儿的声音轻轻的,怯怯的,好像在步安的心上挠痒痒。
    她见步安脸上的惊色退去,才慢慢放开手。
    “你是什么人?”
    步安觉得自己问得不对,补充道:“是人还是鬼?”
    小女孩儿一脸恳切地看着步安,低声道:“公子,我们进去说……我不是鬼。”
    步安心道:“你说不是鬼就不是鬼吗?”
    可这小女孩儿的眼神楚楚可怜,看上去确实不像是有恶意。
    联想到这几天来,门前从未缺席的野果,步安终于往身后让了一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